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 2015-07-04 |
25 -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1条 本次规划背景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2013年8月,山东省、省政府研究通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 一圈一带 区域发展战略也正式启动.由于旅游业具有产业带动性强、空间移动性明显等特征,成为省会城市圈经济圈的重要发展产业之一.本规划是2013年8月28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中的一个专题规划. 第2条 本次规划范围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发[2013]20号印发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的规划范围:省会济南及周边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共7市,52个县(市、区).总人口3368万人,国土面积52076 km2.其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省的34.8%和33.2%. 第3条 旅游规划期限 近期:2014―2020年,为落实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关键时期;
中期:2021―2025年,为旅游产业品质提升的发展时期;
远期:2026―2030年,为旅游品牌与旅游目的地形成时期. 第4条 规划相关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2、国家标准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2003 《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试行)
3、行业标准 《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B/T 001-2011 《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LB/T 013-2011 《旅游景区讲解规范》LB/T 014-2011 《绿色旅游景区》LB/T 015-2011
4、政策规划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鲁政发[2013]2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2011―2015)》鲁政发〔2011〕3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成旅游强省的意见》鲁政发〔2013〕16号 《山东省旅游管理条例》 《山东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鲁政发〔2013〕3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鲁政发〔2011〕11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鲁政发〔2011〕8号及其实施方案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鲁政发〔2013〕4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环境保护 十二五 规划》鲁政发〔2011〕55号 《大泰山旅游区整合发展规划》(2014―2020) 《山东省西部隆起带旅游发展规划》(2014―2020) 《济南市创建国际旅游名城战略规划》(2012―2020) 《淄博市旅游产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2011―2015) 《泰安市旅游产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2011―2015) 《泰安市国际旅游名城创建(旅游)行动纲领》 《莱芜市旅游产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2011―2015) 《德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5) 《聊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2011―2015) 《滨州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 第5条 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构建生态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经济紧密型和一体化发展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在充分认识旅游业在省会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科学引导,宏观布局,重点突出,特色挖掘,深度开发,科学管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加级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把手. 结合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特点,立足于市场现状及发展态势,综合分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圈内特点及与其他区域综合体的关系,准确进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产业发展定位、功能定位、空间划分、重点项目群定位、市场营销定位,并推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规划实施,从而完善经济圈特色旅游发展模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为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6条 规划总体理念 整体发展原则、统筹协调原则、特色鲜明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