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 2019-08-01 |
第一章 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1
二、规划任务
1
三、规划依据
1
四、规划范围
2
五、规划期限
2
第二章 规划背景
3
第一节 市域概况
3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5
第三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8
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
第三章 土地利用的战略与目标
14
第一节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14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15
第三节 规划原则
15
第四节 规划目标
16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
18
第一节 农用地
18
第二节 建设用地
19
第三节 其他土地
21
第五章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2
第一节 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22
第二节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2
第三节 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24
第四节 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
26
第五节 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
27
第六节 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
29
第六章 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31
第一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1
第二节 县(区)主要用地调控指标
34
第七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6
第一节 允许建设区
36
第二节 有条件建设区
37
第三节 限制建设区
38
第四节 禁止建设区
39
第八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40
第一节 城市的性质与功能
40
第二节 中心城区的范围及规模
40
第三节 建设用地安排与空间布局
40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42
第五节 中心城区用途分区
42
第九章 土地利用重点任务
45
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45
第二节 节约集约用地
46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48
第四节 土地整治
52
第十章 重点建设用地安排
55
第一节 交通设施项目
55
第二节 水利设施项目
55
第三节 电力设施项目
55
第四节 能源项目
55
第五节 化工项目
56
第六节 其他项目
56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7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体系
57
第二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
58
第三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59
第四节 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
60
第五节 建立健全土地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60 第十二章 附则
61 附表
1、榆林市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2、榆林市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3、榆林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
4、榆林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指标表
5、榆林市各县(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
6、榆林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
7、榆林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附图
1、榆林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2、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榆林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
4、榆林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5、榆林市土地整治规划图
6、榆林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
7、榆林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8、榆林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一章 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各区域、各行业、各类用地,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结合榆林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任务
1、落实《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2、提出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制定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政策,调控和指导县(区)土地利用;
3、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4、划定土地功能区,实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加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6、安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
7、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
4、《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79号);
7、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永久性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
8、《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
9、《陕西省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2010年);
10、《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1、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 规划、 十二五 和 十三五 规划总体思路研究;
12、榆林市相关行业规划.
四、规划范围 榆林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包括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和子洲,共1区11县,总面积43070平方公里.
五、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2005年;
规划期:2006-2020年;
近期目标年:2010年;
远期目标年:2020年.
第二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市域概况 榆林市地处陕西北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介于东经107°15'
~111°14'
和北纬36°57'
~39°35'
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离石、忻州相望,西连宁夏吴忠和甘肃庆阳,北靠内蒙鄂尔多斯,南接本省延安市.总土地面积43070平方公里,约占陕西总土地面积的21%.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大体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分别占总面积的42%和58%.北部地势平缓,沙丘连绵不断,为草原土壤地带,风蚀沙化较严重,但地下水资源丰富,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6℃,平均降水量371毫米,年平均风速2.5m/s,年平均无霜期167天,年平均扬沙天数37日.南部沟壑纵横,梁峁起伏,为森林草原地带,水土流失严重;
属北暖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9 ℃,年平均降水量427毫米,年平均风速1.8m/s, 年无霜期178天,年平均扬沙日数为17.2天. 境内有大小53条河流汇入黄河,较大的有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和佳芦河等.北部风沙区有7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红碱淖是全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蓄水量10亿立方米. 榆林矿产资源极其丰富,集煤气油盐于一体,配置组合好,储量巨大.已发现八大类40多个矿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0多种.煤炭预测储量2714亿吨,探明储量1460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10.7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1.831万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5-6亿吨,探明储量1.9亿吨.湖盐,预测储量9000万吨,探明储量3292万吨.岩盐探明储量8854.55亿吨,远景储量6万多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60%以上.此外,还有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矿产资源. 2005年全市总人口338.38万人,占全省的9.10 %.其中,农业人口280.83万人,非农人口57.55万人,分别占全市总人口的82.99 %和17.01%,城镇化率28.5 %.全市生产总值320亿元,占全省的8.7 %;
人均GDP 9458元,固定资产投资211.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1.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3元,各项指标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工业以能源化工为主,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已形成了 两区多园 的空间发展格局,构筑了空中网络送电、地上公路、铁路运煤、地下管道输气的立体式能源外输体系,成为国家 西煤东运 、 西气东输 、 西电东送 的重要来源地.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市围绕 马铃薯、小杂粮、红枣、羊子、玉米和蔬菜 等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 四区一带 的产业格局,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 巨鹰红枣 大明绿豆 、 三边荞面 、 米脂香米 、 四妹子杂粮 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已具有较高知名度.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4307003公顷.其中农用地391424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88%;
建设用地124894公顷,占2.90%;
其他土地267866公顷,占6.22%. 农用地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分别为976100 、
93600、
1270733、1530374和43436公顷,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4.94%、2.39%、32.46%、39.10%和1.11%.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为
103783、17539 和3572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3.10%、14.04%和2.9%. 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为
5326、
94131、3461和865公顷,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的5.13%、90.70%、3.33 %和0.83%. 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51929公顷,自然保留地215937公顷,分别占其他土地的19.39%和80.61%.自然保留地中未利用沙地面积较大.
二、土地利用特点
(一)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明显 北部为长城沿线风沙区,地势平坦,以沙地为主,土壤沙化严重,土地利用具有明显以牧为主的农牧交错地带土地利用特征.农用地中,牧草地比例最大,为43.77%;
林业用地次之,为33.27%;
耕地所占比例较小,为21.01%,但耕地质量较高,全市90%的水浇地集中于这一区域.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黄绵土为主,区内沟壑纵横,梁峁遍布、支离破碎.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农用地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为38.92 %,以旱作为主,单产低而不稳;
林地次之,为29.60%;
牧草地所占比例略小,为22.45%. 从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看,全市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定边、横山、神木以及靖边和子洲;
林地主要分布在榆阳、靖边、神木、定边和横山等县区;
牧草地主要分布在神木、定边、榆阳、横山以及府谷等区县;
建设用地在北六县分布相对集中,并且与工业园区、能源化工企业集聚地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
(二)土地资源丰富,后备资源相对充足 2005年人均土地面积为19.1亩,是全省平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