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 2016-01-02 |
规划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任务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严格保护生态用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规划依据 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5]32号文件、《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 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其它相关法规、规范和规划.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厦门市全市域.其中:中心城区范围为厦门本岛(包括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和海沧区,外围区为上述区域范围外的同安区、翔安区.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 基期:2005年;
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30年.
第二章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规模和结构 厦门全市陆域总面积165198公顷.其中,农用地115283公顷,建设用地36808公顷;
未利用地13107公顷.
1、农用地:面积1152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0%.其中:耕地面积264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99%;
园地面积258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67%;
林地面积499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25%;
其他农用地面积130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8%.
2、建设用地:面积为368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2%.其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19013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8726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9069公顷.
3、未利用地:面积为131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3%,其中水域2488公顷,滩涂沼泽面积8883公顷,自然保留地1736公顷. 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1、土地资源匮乏,适宜建设的土地非常有限.厦门市陆域面积小,仅1652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量的1%,并且有一半土地是山地.根据《厦门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全市不宜建设用地约为821平方公里.地域狭小、可建设用地的稀缺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直接限制.
2、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较低,后备资源不足.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仅0.02公顷/人(0.31亩/人),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5%;
耕地面积少,且中低产田的比例高,达70%;
耕地后备资源非常少,全市未利用地以滩涂、河流湖泊水面为主,荒草地仅964公顷,分布零散,大部分坡度在25度以上,不适宜开发成耕地.
3、建设用地的空间时序演化明显,城市发展由岛内向岛外延伸.随着厦门城市发展战略调整,政府加大厦门岛外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设用地由原来集中在厦门本岛,逐步向岛外地区拓展.土地利用发展方向以非农化为主,土地利用格局受经济冲击大.
4、对外交通用地、教育用地等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用地比重大.建设用地结构中,全市对外交通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11%左右,厦门高校较多,全市中小学、高校等教育用地约1700公顷,占地量大.
5、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如地均工业产值、地均GDP、地均财政收入、地均税收在全国名列前茅,厦门市以全省1%的土地面积,创造全省约14%的GDP、25%的财政收入、26%的工业总产值.
6、注重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土地利用相对注重生态环境的优先和保护,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较好,获 联合国人居奖 、 国际花园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国家卫生城市 、 全国文明城市 、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等多项殊荣. 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增强,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势头强劲、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在实施中西部战略的同时,国家支持鼓励海峡西岸发展,为厦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