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16-01-12

感应化育的万物,在指顾之间可以由一人身上的权力来占有 ,古代的圣贤们把天道人道的思想与实践关系发展到这种地步,那么纵有鬼神般变化莫测的本领,也都不能逃出我这部《素书》中所论述的规律了,更何况刑罚、名实、制度、数术之类不足挂齿的小事呢? 黄石公是秦朝末年隐居的一位君子.他撰写的这部书文字虽然古奥简略,其中的含意却中肯深刻,即使唐尧、虞舜、大禹、周文王、傅说、周公旦、孔子、老聃等人书中的思想真谛,也没有超出这部书范围的了.正因为如此,黄石公知道秦朝将要灭亡,汉朝将要兴起,所以他就把这部《素书》传授给张良了.而张良这个人又怎么能完全理解这部书的思想真谛呢?但是一代军师雄略的张良之所以为张良,也不过仅仅运用了《素书》中十分之一二的谋略罢了!《素书》中说: 阴计外泄者败 ,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劝说刘邦必须答应封韩信为齐王了;

《素书》中说: 小怨不赦,大怨必生 ,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劝说刘邦必须尽快封雍齿为侯了;

《素书》中说: 决策于不仁者险 ,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劝说刘邦必须停止分封六国的后代了;

《素书》中说: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告知吕后必须罗致商山四老来辅助太子从而拥立太子继位为惠帝了;

(书》中说: 吉莫吉于知足 ,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 臣愿封留足矣 而不 自择齐三万户 了;

《素书》中说: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张艮就用这条计策来 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了.啊,张艮运用的仅仅是《素书》中遗留的糟粕、抛弃的渣滓,用了它尚能灭亡秦朝、击败项羽从而帮助沛公刘邦成就帝王大业,何况是精确使用它的谋略、深刻领会它的奥义的人呢! 自汉代以来,注重分章析句来解释古书意义的风气非常盛行,然而懂得天人之道的哲人却极少.例如诸葛亮、王猛、房玄龄、裴度等人虽然号称一代贤相,对先王大道就连依稀仿佛的地方都没有领会掌握了.这就是这部《素书》之所以不能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的人的原因.知道依附事物存在处于显形状态同依附事物不存在而处于隐形状态的关系的人,就是懂得天道的人;

运用不是事物的存在与不是事物的不存在的变化的人.就是神妙莫测的人;

掌握事物的存在与事物的不存在而且按照天人之道成就帝王大业的人,就是圣人;

明白现时某种事物的不存在与某种事物的存在而且按照天人之道左右局势而建功立业的人,就是贤人.如果不是这四类人,即使他嘴里能背诵这部《素书》,也是不能在亲身实践中运用《素书》真谛的.宋张商英撰.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①.(张注: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注释] ①全句出自《黄石公三略・下略》. [译文] 道、德、仁、义、礼,这五种思想体系是浑然一体的.(张商英注:将这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分离开来而加以使用就有五种思想体系,放在一起而加以融合就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体是用来贯穿着五种思想体系的,五种思想体系是用来推演一体的.) 道者,人之所蹈①,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张注: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大而八绂之表②,小而芒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