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 2016-07-06 |
2、MY3两种分子,则Y为O元素,M为S元素;
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则X为H元素,Z为Na;
G为金属元素,则G为Mg或Al.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Z(Na)>
G(Mg或Al)>
M(S)>
Y(O),故A正确;
B.非金属性M(S)>
X(H),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X、M形成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X>
M,故B正确;
C.G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镁或氧化铝,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但氧化镁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故C错误;
D.H元素与O元素可以形成H2O、H2O2,钠与氧可以形成Na2O、Na2O2,故D正确. 故选:C. 短周期元素X、Y、Z、G、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且可形成MY
2、MY3两种分子,则Y为O元素,M为S元素;
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则X为H元素,Z为Na;
G为金属元素,则G为Mg或Al.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题目涉及金属氢化物在中学比较陌生,需要学生注意,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性质. 14. 解:A、电解过程中,与氧气相连的b为阳极,氢氧根失电子先生成氧气,故A错误;
B、负极上是VB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VB2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2+22OH--22e-=V2O5+2B2O3+11H2O,故B错误;
C、电池内部OH-移向负极b电极,故C错误;
D、当外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B装置内与氧气相连的b为阳极,氢氧根失电子生成氧气为0.01mol,又共收集到0.448L气体即0.02mol,则阴极也产生0.01moL的氢气,所以溶液中的氢离子物质的量=0.04-0.02=0.02mol,则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mol/L,pH=1,故D正确;
故选D. 硼化钒-空气燃料电池中,VB2在负极失电子,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则与负极相连的c为电解池的阴极,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与氧气相连的b为阳极,氢氧根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计算. 本题考查原电池及其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利用电子守恒计算. 15. 解:A.浓氨水与碱石灰混合得到氨气,氨气与c在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再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则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但该实验不能说明氨气具有氧化性,故A错误;
B.稀硫酸与FeS反应生成硫化氢,在c中与AgCl发生沉淀的转化,则悬浊液由白色变为黑色,可知Ksp(AgCl)>
Ksp(Ag2S),故B正确;
C.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亚硫酸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c中白色沉淀不消失,且有气体生成,故C错误;
D.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HClO,则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但氯气不具有酸性和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B. A.浓氨水与碱石灰混合得到氨气,氨气与c在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再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
B.稀硫酸与FeS反应生成硫化氢,在c中与AgCl发生沉淀的转化;
C.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亚硫酸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HClO,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沉淀转化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的作用,题目难度不大. 16. 解:1.0Lw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NaOH固体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