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 2017-08-12 |
发展服务型制造,迫切要求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进入新业态、新领域;
发展绿色制造,迫切要求普及绿色技能和绿色文化;
打造 中国品牌 中国质量 ,迫切要求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素养等.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必须把制造业人才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发挥资源优势,抓好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人才队伍基础、补齐人才结构短板、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坚持育人为本,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深化产业与教育融合为抓手,以夯实人才队伍基础和培育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对接制造强国建设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提升人才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健全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引领性和针对性,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形成与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建设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基本确立建设制造强国的人才优势,为实现中国制造 三步走 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制造业人才资源基本满足产业需求.教育、行业企业、社会等多种人才开发资源进一步整合,人才培养体系、职业培训体系基本实现融合、协调发展,制造业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急需紧缺人才得到有效充实,人才能力更加全面. 人才培养与制造业发展需求更加吻合.产业与教育融合发展更加深入,学科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更加健全,专业教学标准有效对接职业标准,专业教师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重点领域人才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6%以上,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等结构更加优化. 人才资源聚集能力和效应显著增强.围绕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特别是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重点领域)、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建成一批人才高地,吸引国外高端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成效初步显现,人才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人才发展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多元人才投入机制更加健全,人才培养成为重大专项、重点工程项目评价的重要指标.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形成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人才市场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才资源基本实现有效配置,人才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表: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 (单位:万人) 序号 十大重点领域 2015年2020年2025年 人才 总量 人才总量预测 人才缺口预测 人才总量预测 人才缺口预测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050 1800
750 2000
950 2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450 750
300 900
450 3 航空航天装备 49.1 68.9 19.8 96.6 47.5
4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102.2 118.6 16.4 128.8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