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 2017-08-15 |
5、时至今日,民营企业在电力、煤气、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保险、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仍然受到限制.在调研的企业样本中,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数量很少,有些行业则根本没有,民营企业当然难以在这些行业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在市场准入方面长期存在的对民营企业的限制性政策,与外资在很多方面享受的 超国民待遇 的优惠政策相比,其歧视性显得更加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80多种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个,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而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只有41个.即使是一些已经放开的行业,民间资本进入的相关配套政策也没有落实,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做到一视同仁.
6、我国的资本市场建立初期,即以服务国有企业改革为主要目的,在对发行、上市进行审批时,民营企业几乎不可能得到指标.近年来,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增加也大多是通过 买壳 实现的,企业债券更是极少数国有大企业的 专利 . 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后,商业银行基本收回了基层支行的贷款审批权,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当前,主要以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在资产的规模和质量、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上都远远不能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这种情况事实上造成了民营企业融资的 真空地带 .在国家统计局对浙江民营企业的一次专项调查中,有45.7%的企业认为制约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最主要障碍是融资困难,有66.4%的企业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很不容易.
7、大量的浙江民营企业源于小型的社队企业、集体企业或家庭作坊,开始时只有为数不多的普通劳动力,缺乏资金和技术,所从事的都是简单的加工行业.后来,虽然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最初的产业选择路径依赖使得大多数民营企业都仍然以这些初始产业作为主业.企业大多数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主要是居民日用消费品、纺织品和普通的五金、电器等.在去年一季度的出口中,一般贸易占九成以上,高技术产品出口仅一点零五亿美元,低于全国二十六个百分点.权威人士曾形象地指出: 浙江的企业铺天盖地的多,顶天立地的少,核心竞争力不强.
8、在已进行的全国三届 中国名牌 产品评定中-,浙江省共有50个产品品牌被评定为 中国名牌 ,浙江 中国名牌 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5%,位居全国前列.然而还是在浙江省,不少企业并不注重信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宁波的小家电、平湖的服装、慈溪的灯具、义乌的玩具……九成左右是贴牌生产.在这些企业中,量多价廉往往是他们主要的市场营销策略,为代理商、贸易商打工、做嫁衣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温州市长刘奇说: 没有贴牌生产,我们很难摸到国际顶尖品牌的生产、管理门道,但只有贴牌,企业只能是灌木丛,长不成参天大树 .
9、在绍兴,人们反思欧美对纺织品接连不断的反倾销案;
在温州,人们剖析西班牙的烧鞋事件;
在宁波,人们说起生产成本提升,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外迁……大规模、低成本、低价格,浙货最大的优势,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0、20余年的风光之后,全国范围内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买方市场彻底取代了卖方市场,浙江经济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仅一个 先发优势 ,已难以快速牵动浙江经济这列越来越庞大的列车,经济发展的 硬件 制约也开始浮出水面. 在某市,除基本农田外,可用于建设的耕地,按去年速度,再有七年,将全部用完.而在全省,土地资源紧缺现象已是普遍存在.2004年夏天为让电于民,义乌2万多家工厂一度全部停工,全国电力缺口1/4在浙江.地处江南水乡的浙江近年来还面临严重的 水荒 威胁,结构性和水质性缺水已经开始困扰城乡.慈溪、玉环等城市,去年盛夏高温季节,不少家庭异地大批购买瓶装矿泉水,以补充生活用水不足. 省经贸委、发改委的同志给我们算能源账:浙江的一次性能源,95%来自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