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 2017-08-18 |
十、十传百,武汉高校的藏族学生都知道,武汉大学有两位像阿爸、阿妈一样亲的教师夫妇. 刚调回武汉,杨昌林一家四口挤住10多平方米的单间宿舍,后搬家两次,分别增加到
50、70多平方米. 家始终不大,但在藏族孩子们心里,却是一个温暖而坚实的怀抱.32年来,每年藏族新生入学,就被分批接到德吉阿妈家吃"迎新饭";
周末、节日,藏族学生们常以学校为单位,轮流来阿妈家吃糌粑、喝酥油茶. 一张大桌子支开,几乎将小客厅占满."有一次来了30多个孩子,大家只能把饺子放在纸上,再搁到地上,一锅锅地不停煮.有人不小心,一屁股坐到了饺子上."聊起这些,老人的声音透着开心.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杨昌林夫妇育有一女一子,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和涉外会计专业.毕业后,姐弟俩像父亲当年一样,主动放弃内地工作机会,先后去了西藏.儿子杨红兵1992年进藏,至今仍留在父母当年工作的阿里地区.5日,通过长途电话,已担任阿里地区商务局局长的杨红兵回忆起童年:"家里的伙食就数藏族学生们来的时候最好,我和姐姐的主要任务就是到邻居家借板凳." 有啥困难, 阿爸阿妈在你身边 五屉柜的油漆剥落了,穿衣柜的镜子也有些磨花――这些都是调回武汉那年买的.杨昌林家里唯一赶过的"时髦",是1987年就早早安装了电话――有了电话,和孩子们联系起来方便. 电话24小时随时可能响起,每一次铃声都牵动阿爸阿妈的心. "没事,孩子,阿爸阿妈在你身边".尼玛次仁,西藏日喀则地区萨嘎县检察院检察长,至今还清楚还记得当年德吉阿妈这句温暖的话语.尼玛次仁1992年在汉读书时曾因肺脓疡住院.德吉阿妈闻讯赶到他的病床前.大伙当年轮流看护他的值班表珍藏至今:从入院到出院13天的值班名单里,11天都有德吉阿妈的名字. 今年中秋节前,刚返校的华中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次仁多布杰,代表在汉藏族大学生,给武昌火车站的售票阿姨送去洁白的哈达,阿姨回赠味美的月饼. 其实,为解决购票难题操心最多的当属杨昌林.但在藏族孩子们的心目中,有事就找武大的阿爸阿妈,已习惯到毋需言谢. 青藏铁路通车后,首发广州、路过武汉、终到拉萨的T264次列车隔日一班,一票难求.寒暑假前,武汉藏族学生不得不在期末考试最紧张的时候,提前15天到售票窗口彻夜排队. 次仁多布杰找到杨昌林.老人陪孩子开证明、写申请,汇报省援藏办,跑省教育厅,找铁道部,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从去年起,在汉高校藏族学生只需放假前统计好需求,就可有序购票. 2008年年初,受雪灾影响,南方地区交通大面积瘫痪.已回到湖南老家花垣县准备与姐姐团年的杨昌林坐不住了,"肯定有很多孩子回不了西藏,我得回去看看!"县长途汽车客运站停运,老人花高价租了辆面包车,在结冰打滑的路上连夜"爬行"到吉首.从吉首挤上到怀化的火车,又在怀化火车站冻了一天一夜,终于搭上回汉的火车. 两天两夜不曾合眼,70多岁的老人回到家中只休息了6个钟头,天一亮就赶往10多公里外的武泰闸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买年货――批发市场排骨每公斤比学校超市便宜3元多,老人每月退休金仅2000余元.回程在武大门前下公汽,扛着40多公斤菜,老人在结冰的路面上走一段歇一段,平时只需10多分钟的路程,花了半个小时.进了家门后衣服内外全湿――内衣是汗湿的,外衣是被雪水泥水浸湿的. 从藏历年三十到藏历初七,老人足足忙了8天,将滞留武汉的藏族学生分批接到家中团年. 阿爸阿妈会老, "武汉的家"不会散 今年教师节前,一笔来自西藏的1000元汇款寄到杨昌林家,汇款人南木珍.自2000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回藏工作后,10年不间断,每年教师节她都给武汉的"阿爸阿妈"寄钱. 6日,南木珍在电话中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德吉的情景,宛若昨日.1996年南木珍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初次见面,德吉就说:"这儿以后就是你的家了,我就是你的亲人."听说南木珍胃不太好,德吉约她去医院做胃镜检查.做完胃镜,德吉从怀里拿出一袋捂得严严实实的牛奶塞给她."拿着温热的牛奶,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虽然已回到西藏,虽然阿妈不在了,可武汉的那个家,我永远牵挂." 2002年,德吉查出罹患直肠癌.完成第一次大手术出院回家后,大批藏族学生赶来探望.德吉硬撑着身子,张罗着做酥油茶,结果晕倒在厨房. 2005年2月25日,德吉安详离世.弥留之际留下嘱托:我走了,"家"不能散. 出殡那天,300多名藏族学生胸戴白花,齐聚武昌殡仪馆,同唱《青藏高原》为阿妈送行.遵照德吉的遗愿,她的骨灰一半留在武汉,一半撒到了西藏故乡. 2006年,德吉逝世一周年,武汉高校藏族学生自发主办"德吉杯"足球赛,球赛到今年已举办五届. 藏族学生巴桑卓玛为德吉编织了一件毛衣,德吉生前一直珍藏.去年,西藏举办"大时代的物证"征集活动,这件毛衣获得一等奖及5000元奖金,杨昌林当即将奖金捐赠给了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德吉走了,藏族孩子"武汉的家"还在. 陈琳曾是杨昌林女儿杨红梅在西藏的汉族同事,1995年调到武汉后,成了德吉家的常客."耳闻目睹,时常流泪,这些年来积累起来的感动不能用言语表达."陈琳说. 如今,74岁的杨昌林体力渐不如前,陈琳参与到他的爱心接力.今年国庆节期间,藏族孩子们高兴地听到,"杨老师爱心工作电话",增加了陈琳老师的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