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没心没肺DR | 2017-09-13 |
一、通假字 1.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 避 ,躲避. 2.不辩礼义.辩:通 辨 ,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 德 ,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4.乡为生死而不受.乡:通 向 ,从前.
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 ,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6、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7、妻妾之奉 :侍奉
8、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9、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良,天性
三、全文译文及重点句子翻译: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那就是 大义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那就是 不义 ),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灾祸的手段,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 大义 );
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 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吃了)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不吃)它就会饿死.可是吆喝着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 万钟 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
四、问题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鱼我所欲也》中体现 性本善 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人的本心是舍生取义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舍生取义、见利忘义??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并继承发扬的.当我们人生中遇到面对生死义利的重大抉择时,我们应该做到舍生取义,而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置正义于不顾.
6、(1) 鱼 与 熊掌 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2)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1) 鱼 比喻 生 , 熊掌 比喻 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目的是生动形象地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同时暗含 生 与 义 孰轻孰重的关系.(2)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地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