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7-10-03

7、中国历史上曾进行多次法制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关于这些法制变革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秦国商鞅实施变法改革,全面贯彻法家 明法重刑 的主张,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以实现富国强兵目标 B、西汉文帝为齐太仓令之女缇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的行为所动,下令废除肉刑 C、唐代废除了宫刑制度,创设了鞭刑和杖刑,以宽减刑罚,缓解社会矛盾 D、《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历史上的法制变革. 选项A说法正确.秦国商鞅实施变法改革,全面贯彻法家 以法治国 和 明法重刑 的主张.在变法过程中,商鞅尽力贯彻重性原则,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加重,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选项B说法正确.文帝开始刑罚改革的直接起因是在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其小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并指出肉刑制度断绝犯人自新之路的严重问题.文帝为之所动,下令废除肉刑. 选项C说法错误.北朝与南朝相继宣布废除宫刑,结束了使用宫刑的历史.北魏时期开始改革以往五刑制度,增加鞭刑与杖刑,后北齐、北周相继采用. 选项D说法正确.《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

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的结构形式,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

确立了新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

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刑法制度,如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等.

8、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 七出 、 三不去 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变通规定?( ) A、 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 的,准妻改嫁或离婚 B、 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 C、夫亡,妻 若改适(嫁),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 D、凡 夫亡而妻在 ,立继从妻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B、C说法正确.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 七出 、 三不去 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例如《宋刑统》规定, 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 的,准妻改嫁或离婚;

但是 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 .如果夫亡,妻 若改适(嫁),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 .严格维护家族财产不得转移的固有传统. 选项D说法错误.凡 夫亡而妻在 ,立继从妻,称 立继 .其和 命继 均属于 户绝 情形下确立继承人的方法,是宋代的继承法律制度,和婚姻方面没有关系.

9、《折狱龟鉴》载一案例: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云: 夫暴卒. 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乃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泳.泳使呼出,厚加赏方,问所知之由,并令鞫其事,盖尝害夫,亦用此谋.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俱刑于市.关于本案,张泳运用了下列哪一断案方法?( ) A、《春秋》决狱 B、 听讼 、 断狱 C、 据状断之 D、九卿会审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中,张泳在听到 惧而不哀 的哭声后发现了犯罪的线索,而且从吏妻的 能事 入手,查明了其杀害前夫的犯罪事实. 选项A错误.《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其特点是依据如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 选项B错误.西周时期,民事案件称为 讼 ,刑事案件称为 狱 ,审理民事案件称为 听讼 ,审理刑事案件称为 断狱 .据此可知, 听讼 和 断狱 并非断案方法. 选项C正确.唐律规定,对于证据确凿,人赃俱获,经拷讯仍拒不认罪的,也可 据状断之 ,即根据证据定罪.本题正是证据确凿而定罪的例证. 选项D错误.九卿会审属于明代的会审制度,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的案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