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2017-10-04
善导和尚者,天竺传中,称为弥陀化身也.

观其专修无间之说,要紧只在念念相续.故孤山亦云:不可等闲发愿,散乱称名. 善导和尚,《天竺传》里称他为弥陀化身.看他 专修、无间 的教导,要紧之处只在念念相续.也就是一念接一念地缘在阿弥陀佛上,那净业就决定非常重,跟阿弥陀佛的相应度特别深,也就准保往生,而且品位高.所以,他的教导直中要害,开示要诀.因此,孤山法师也说:不能随便没有心地发愿,也不能散乱地称名.一定要至诚精一,念念不断,那就符合一心与弥陀相应的净土要旨. 永明亦云:直须一心归命,尽报精修.坐卧之间,常面西向.当行道礼敬之际,念佛发愿之时.恳苦翘诚,无诸异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斯志诚,方不虚弃. 再看弥陀化身的永明大师怎么教导我们.他从正面指示,一定要至诚精修,才能与佛相应,速脱苦轮,否则散乱称名,信愿轻微,数数间断,那就很难往生. 大师说道:这事就要一心把命归投给阿弥陀佛,一直到报体完结为止精一地修持.平常坐着、躺着都不离西方,常常面向西方.而且在行道礼敬、念佛发愿时,要恳切、勤苦、奋发、至诚,没有别的念头.就像快要被拉到刑场上砍头,或者被关押在非常苦的牢狱里,又像被怨贼拿着刀枪追击,被大水大火逼迫,那时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也就是,要有至诚的出离心和求解脱心、求道果心、成佛利他心,有很好的道心.那时就看到生死险怖,一心仰仗阿弥陀佛,超出苦轮,一心仰投阿弥陀佛,让我速证无生.得了大成就以后,广度无边众生,绍隆三宝种性,誓报父母恩、国王恩、众生恩、三宝恩.像这样有至诚的心,所修才不会虚弃,才念念真实. 如或言行不称,信愿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其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 如果言行不一,口头说得好听,行为却很下劣,内在的信愿轻微,没有念念相续的心,只有数数间断的意,依仗这样的懈怠想临终往生,那就打错如意算盘了.那时只是被业障所遮,恐怕难以遇到善友,没人提醒策励.当时被四大风刀解体等的苦逼迫,难以成就正念. 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故也. 什么缘故呢?现在就是因,临终则是果,一定要因真实,果才不虚,才会真实地出来.就像声音和谐,响声也顺畅;

形体正直,影像也端正,这表示果随因转,绝不可能有相违的体性. 在因上念念至诚,当然到临终就住在至诚里;

在因中轻忽,口里念念弥陀名,心里只是轮回事,满腔的贪嗔痴,各种染污名利心、杂乱相,这样要期待临终正念昭彰,一心念佛,那只是做梦而已.因地的心就是这种状况,怎么可能临终时突然摇身一变成了大圣贤呢?所以,要想临终往生,现前就要努力. 问曰:念念相续之修,岂非余所愿也.奈何定力未成,念头无主.或旧学未忘.或邪思乱起.或境缘相触,照顾不牢.或情想纷飞,遏捺不住.不觉念头东走西走.眨得眼来,千里万里去了.又或惹著一毫世事,便是五日十日,半月一月,摆脱不去.岂特间断而已哉.言之可惭,思之可恸.又当何策以治之. 禅者听了上面的指示,明了两位弥陀化身的教导,他也深信一定要专修、无间,但自己感觉有困难.他问道:念念相续地修当然是我的所愿,但无奈我没定力,念头上做不了主,常常被缘牵走了,难以相续.有时是过去学的没忘掉,或者还要写两个字、作两首诗、谈两句禅、看两下教,总之心常常走掉了.或者无始的积习太深重,很多贪嗔乱想此起彼伏.或者碰到境缘照顾不住,一下子就溜出去了,根本管不住.或者有时候情想纷飞,因此心里乱得很,阻止不了.像这样,不觉念头东走西走,眨得眼来,已经千里万里去了.又有惹到一毫世事,就是五天十天、半月一月摆脱不了,不仅仅是间断而已!说起来惭愧,想起来很痛心.师父又有什么方法对治这种毛病呢? 答曰:呜呼.此天下学者之通病也.汝当间断之时,若不痛加鞭策,则专修无间之念,永无成就之期.余闻古人有三种痛鞭之策,今复为汝献之.汝当谛而听之.一曰报恩,二曰决志,三曰求验. 天如老人叹息说:呜呼!这是天下学佛人的通病.你在间断的时候,如果不痛加鞭策,那专修无间地念佛永远没有成就的日子.我听古人有三种痛加鞭策的方法,现在奉献给你,你要好好谛听: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