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7-11-01

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

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3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企业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以技术保密、业务保密等理由拒绝检查.(*) 30.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但从业人员有违章作业情形的除外.(*) 3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的安全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3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 33.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项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其他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以切实实施的基本保证.(√) 34.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可以通过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宣传教育等形式具体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个职工.(√) 35.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为一般事故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6.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为较大事故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37.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更换维修制度.(*) 38.工会不能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 39.《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 40.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仓库可以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但应与员工宿舍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41.依照《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享有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

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42.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3.重大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是引发重大事故的源头,所以两者的概念是等同的.(*) 44.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业人员有权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告之,不得隐瞒和欺骗.(√) 45.劳务派遣单位不用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而由生产经营单位培训即可.(*) 46.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给予奖励;

个人给予鼓励.(√) 47.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48.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4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50. 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5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52. 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员和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应经过消防职业培训,持证上岗.(√) 53.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 54. 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55. 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只能由电梯制造单位进行(*) 56.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57. 从事有关危险化学品工作的职工有权获得安全技术的培训,包括预防、控制及防止危险方法的培训和紧急情况处理或应急措施的培训.(√) 5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59.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 社会安全事件.国务院制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分级标准,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60.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