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 2018-05-01 |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新疆马业逐步由传统马产业向现代马产业发展,文化品质逐年提高,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日益突显.为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政发【2016】129号)精神,加快我区良种马繁育生产体系建设,推进马遗传改良进程,提高马匹生产性能,提升马的品质和价值,加快发展现代马业,特制定本计划.
一、新疆马遗传改良现状
(一) 马匹资源丰富 2015年末,我区马存栏89.91万匹,占全国马匹存栏的15.2%,居全国各省(区)首位.有哈萨克马、焉耆马、巴里坤马、柯尔克孜马4个地方品种和伊犁马、伊吾马2个培育品种,是我国马种资源最丰富的省(区),其中:哈萨克马约55万匹,伊犁马约12万匹,焉耆马约3.3万匹.近年从国外引进了运动马、乳肉用马品种共10个,丰富了我区马遗传资源,为加快育马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育种素材.
(二)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自2010年以来,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分期分批实施了马种资源保护和品种培育项目,促进了地方马种资源的保护,推进了良种马繁育基地建设,扩大了良种马生产能力.全区现有国家级种马场1个,自治区级种马场2个,地方国营马场3个,种群规模近2万匹,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种马场、自治区级种马场、地方国营马场为主导的良种马繁育生产体系.焉耆马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培育的伊犁马已成为国产运动马第一品牌,约占国产运动马市场的60%,成为目前我国唯一的乘用马品种(详见国家行业标准NY/T 2831-2015).
(三) 马匹专项性能快速提升 在国家和自治区科技、畜牧部门实施的马业项目推动下,新疆地方马本品种选育不断加强,马品种改良稳步推进.伊犁、昌吉、塔城、阿勒泰、巴州等地,利用国外引进的优良马种,积极杂交培育运动型、耐力型、乳用型、肉用型等不同用途的专门化马新类群、新品系,马匹专项性能大幅提升.如:骑乘型伊犁马的公、母马体高分别提高了5.4cm、3.8cm,1000m速度平均提高了3.5秒;
速步型杂种马体高极显著性高于伊犁马,速步性能明显提高,在区内外重大民族赛马比赛中获得众多奖牌;
杂交培育的F1代肉用马,屠宰率、净肉率分别达到55.2%、42.4%,肉用性能显著提高.目前全区已组建骑乘马、速步马、耐力马、乳肉用马育种群2000余匹,马专门化新品系培育进程不断加快.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马遗传改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马遗传改良方向与马产业发展布局不相适应.马匹育种缺乏有效的规划与指导,育种思路不清晰,大多马场、养马户都把发展骑乘马作为当前马遗传改良的主要方向,忽略了当地马种的品种特性,未围绕产业布局开展改良.二是马遗传改良组织化程度低,育马水平不高.马匹育种多由养马户自行开展,专业化种马场少,育种管理还不规范,育种工作不持续,育种方案、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种马生产规模总量小,群体生产性能总体不高.三是马遗传改良的基础工作薄弱.没有专业的马性能测定机构,马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杂交配合力测定等基础工作未有效开展.标准化种马厩、种马站、配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育种条件差,实用技术推广面小.四是地方马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不强.各地对马遗传改良重视不足,缺乏杂交改良规划,存在 良种化 即为 洋种化 的现象,地方马种耐粗饲、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马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滞后,个别马种处于濒危状态.五是马业技术支撑不足.缺乏专门从事马育种、生产管理、疫病防治专业人才,同时区内马匹繁育员、训马工、马匹饲养员及骑乘师等初、中、高技术人员短缺,马产业发展科技服务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