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 2018-06-15 |
项目活动动员了近三十名环保志愿者,在经过刘思宇的培训下,组织深入了勐遮镇曼吕寨,凤凰寨,格朗和乡竹林村,勐遮曼召村等十余个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村落,开展以"同伴教育"和"参与式方法"为主要形式的环境教育,并为少数民族家庭提供相关的环保信息.同样的活动也在景洪市多个社区组织中进行环境教育. 2)项目地点:云南省景洪市 3)项目执行周期: 2007年 4月 1日至 2008年12月30日4)项目合作方及角色: 项目活动由刘思宇个人培训志愿者开展,起到组织者、策划者、执行者的作用. 5)项目资金总额:五万余元 资金来源:个人的稿费和奖金,还有一部分为节省下来的零用钱. 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问题根源) 西双版纳本为人少地多之地,但随着人口增长,毁林开荒,少数民族刀耕火种,强度开发与落后的生产方式给西双版纳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导致天然森林大面积被毁,取而代之的是高利润、高吸水,对环境保护极为不利的橡胶.表面上,使得水土流失,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病虫害大增,物种减少,气候恶化等;
可实质上,原始森林的破坏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这一切与生活在边境地区原始森林边的少数民族息息相关. 2)项目目标(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通过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宣传教育,促使并引导其在保护原始森林的情况下,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实行退耕还林、退胶还林,保护原始森林的工程.保障少数民族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更某具有可持续性的职业,以保证原始森林面积,减少橡胶种植,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森林结构合理化. 3)项目活动(做了什么) ①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各院校召取了大量环保志愿者,在景洪市区开展了十余次外展宣传. ②带领二十余名志愿者骨干先后深入西双版纳一市两县十余个村寨,通过"同伴教育"和"参与式方法培训"对少数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青少年进行了有关保护原始森林的环保教育. ③开展以保护亚洲象等许多野生动物栖息地为主题的环保活动. ④广泛联系媒体进行宣传,加强社会各界对西双版纳环境保护的监督. ⑤联系州内青少年,组成环保小组,对"中国第一条穿过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环保高速公路――思小公路"进行调研,并进行环保摄影宣传. 4)项目成果指标(可量化的项目直接成果) ①培养了五十余名社会基层,社区宣传员,并设立了十余个在少数民族村寨的环保观察点,培养了将近一百个少数民族青年参与我们的环保行动. ②西双版纳地区在保持较高的森林覆盖率的情况下,不断调整森林结构,森林区湿度比原来同比上升2%,雾日年平均时间增长,雾持续时间增长,纯雾露量提高. ③在社会范围内,发放环境意识检测表,在培训后,社区意识水平上升30%,少数民族保护环境意识水平上升41%. 简要描述项目的成功之处:(生态、环境、社会影响) ①项目实施后,在国内各大媒体的宣传支持下,西双版纳政府已出台政策,实行抑制种胶面积扩大,包括次生林等树木面积的限制,以保护天然热带雨林和季雨林. ②项目社会反响大,因为涉及面广,重点突出,效果明显.不仅在很多学校,社区贯彻了环保主张,还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起到了重要环保作用. ③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大批环保志愿人员,他们接受了国际先进的"同伴教育"和"参与式方法培训",为往后环保工作的开展与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要描述项目中各合作方的关系、成功合作的事例: 项目合作依靠于我的策划与组织,同时正是因为有市区各院校的支持,我才能训练出一批高素质的环保宣传队伍.其次,是在少数民族聚集村寨村民小组的支持配合下,才得以进行对少数民族的环保宣传、教育.再次,是与地方媒体的合作,既宣传了我们的环保理念,更加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与舆论的监督.重要的一点,是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促使了西双版纳州相关环保生态政策的出台. 请将图片资料编号并作简短说明 P048-001组织学校志愿者深入各校、各社区开展外展宣传 P048-002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西双版纳林区开展有关森林现状调查 P048-003教少数民族青年志愿者使用环保测评基线调查表 P048-004与少数民族青年志愿者讨论西双版纳地区环保现状和未来工作方向 P048-005少数民族青年志愿者展示环保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