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zqmzc | 2018-09-25 |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需求,观察教具现有的性能是构成自制教具的前提.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简易等高线模型,使学生对等高线有更加清楚的认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材料:橡皮泥,刻度尺,牙签,细线或细钢丝,垫板(木板、硬纸板、泡沫板均可), 水粉颜料.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 a.将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要求捏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部位. b.将直尺垂直摆放在山体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c.用细线小心地沿着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 d.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 e.在山体上表面用水粉涂上不同的颜色. f.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 a.分别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注出相应的高度,就得到了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b.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在图的左下角把各种颜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用分层设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3)借助模型,直观探究 教师借助等高线地形模型,展示五个局部地形部位的名称和位置. 学生借助地形模型,合作探究下列两个问题: ① 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五个地形部位的等高线有什么特征? ② 五个部位中最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哪个? 学生认真观察、探究,教师分组指导. 师生互动,总结特征. 归纳:山脊----等高线弯曲且朝海拔低的地方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且朝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有时还可能会形成河流;
山顶――等高线闭合,越往中心海拔越高;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最低、两个山谷之间最高的部位. 总结: 本节课通过同学们亲自动手、精诚合作,我们一起对等高线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在平面图上识别山的不同部位的形态,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