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 2019-01-10 |
欧阳修谥号 文忠 ,其作品集为《欧阳文忠公文集》. ③官爵式.西汉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世称太史公,其《史记》又称《太史公书》;
唐代诗人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杜工部,其作品亦名《杜工部集》;
明初文学家宋濂,曾官翰林学士承旨,其作品集有《宋学士文集》. ④籍贯式.古代以籍贯称人表尊敬或表自谦雅趣,并常以此作为集名.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河东解县人,也称柳河东,其作品集名为《柳河东集》;
宋代散文家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其作品集名为《临川先生文集》. ⑤地名式.即以任职地或隐居地地名为诗文集命名,如唐文学家杜牧别墅在樊川,故有《樊川文集》;
北宋文学家沈括晚年隐居润州 梦溪园 ,故有《梦溪笔谈》. ⑥书斋式.古人常自取或由他人贺取书斋名,斋名也可以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 惜抱轩 ,其诗文集名为《惜抱轩诗文集》;
近代梁启超,书斋名 饮冰室 ,其作品集为《饮冰室合集》. ⑦年号式.以皇帝的年号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唐代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因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纂而得名;
苏洵有《嘉佑集》,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 ⑧显志式.以书名显示撰文编书的目的.如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其目的是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 ,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十一.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 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 伯(孟)、仲、叔、季, 孟 为最长, 季 为最幼. 一家有兄弟数人,在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有意用上 伯(孟)、仲、叔、季 等字,以示长幼有序;
这种习惯作法,如果从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伯 是排行老大, 仲 是老二.《说文・人部》: 伯,长也. 仲,中也. 举孔子为例: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孟皮,字伯尼;
孔子名丘,字仲尼.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孔子 抬到吓人的高度 ,孔子的名字是不准随便提及的;
近代孔子声价大跌,客气点称他一声 孔二先生 ,不客气就干脆叫他做 孔老二 了. 伯仲 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 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 排行老大也有不用 伯 字而用 孟 字的.有人解释说 嫡长为伯,庶长为孟 ,意思是说,古代贵族一夫多妻,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 伯 字,非正妻所生则用 孟 字,不过事实上似乎并不完全如此. 兄弟讲排行,姊妹也讲排行;
古代待嫁女子通常是在姓氏之前加 伯(孟)、仲、叔、季 等字,如伯姬、叔姬之类.文学故事人物孟姜女,相传为秦始皇时人,以哭夫崩城而闻名,她姓姜, 孟 表示她排行老大,照现今的习惯说法就是姜家大小姐. 十二.姓氏 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 女 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 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
同姓不可通婚.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 姓氏的形成原由,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 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 8.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 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手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