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 2019-07-31 |
一、背景 绿色发展是国际大趋势.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背景下,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发展绿色经济、抢占未来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发达国家纷纷实施 再工业化 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等绿色理念、政策和法规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绿色贸易壁垒也成为一些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绿色制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倡导绿色消费,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绿色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70%和8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刻不容缓.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为牵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不仅对缓解当前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现实作用,而且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二、总体要求 按照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绿色监管制度为保障,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
(一)基本原则 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协调推进.着力解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展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和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要求,强化生产制造全过程控制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积极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大数据等先进手段,在各行业、大中小企业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坚持企业主体和践行社会责任.绿色发展是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一步突出企业绿色制造主体作用,强化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发展理念,落实节能环保社会责任,加大绿色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绿色制造管理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 坚持政策引导和强化绿色监管.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中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加大绿色制造政策支持力度;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法规标准约束,严格节能评估审查、节能监察和环境监管执法,为企业推进绿色制造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和制度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企业和各级政府的绿色发展理念显著增强,与2015年相比,传统制造业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部分重化工业资源消耗和排放达到峰值.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57吨标准煤,吨氧化铝综合能耗降到0.38吨标准煤,吨合成氨综合能耗降到1300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综合能耗降到85千克标准煤,电机、锅炉系统运行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2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别下降22%、23%.节能环保产业大幅增长,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民经济新支柱.绿色制造能力稳步提高,一大批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制造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和认证机制,创建百家绿色工业园区、千家绿色示范工厂,推广万种绿色产品,绿色制造市场化推进机制基本形成.制造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初步缓解.
三、重点任务
(一)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示范推广 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以源头削减污染物产生为切入点,革新传统生产工艺装备,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施升级改造.加快提升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水平,实施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和淮河、海河等重点流域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从源头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积极推动有色金属、化工、皮革、铅酸蓄电池、电镀等行业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等非常规污染物削减,加快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的推广应用,完成汞、铅、高毒农药等高风险污染物削减目标.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专栏1 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 重点区域清洁生产专项.在京津冀等 三区十群 重点区域,实施工业锅炉清洁高效燃烧、钢铁烧结烟气循环、水泥低氮燃烧和分级燃烧、玻璃窑炉富氧燃烧、陶瓷集中清洁煤制气、石化加热炉低氮燃烧等清洁化技术改造.到2020年,削减烟粉尘100万吨/年、二氧化硫50万吨/年、氮氧化物180万吨/年. 重点流域清洁生产专项.在七大流域,实施造纸非木材纤维原料清洁制浆、皮革行业废液循环及高吸收染整、钨冶炼混酸常压高效分解、氮肥废水超低排放、农药染料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绿色合成、印染生物酶前处理和低盐无盐染色、食品药品高效菌种应用和高效提取纯化等清洁化技术改造.到2020年,削减废水4亿吨/年、化学需氧量50万吨/年、氨氮5万吨/年. 重金属污染物削减专项.在铅酸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实施集中供铅、连续式极板生产、管式极板挤膏、低温连续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等技术改造;
在铬盐、皮革行业推广铬铁碱溶纯氧氧化、低铬循环和无铬鞣制技术;
在铜铅锌采选冶炼行业,推广含砷废水生物制剂处理技术;
在电石法聚氯乙烯等行业推广低汞或无汞工艺.到2020年,减排总铅15吨/年、总铬15吨/年、砷10吨/年,削减汞使用量280吨/年. 淘汰落后专项.综合运用工艺技术、环保、能耗、安全和质量等标准,建立退出机制,淘汰污染重、排放高、有毒有害的落后产品、工艺、技术和装备等. 实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加快应用先进节能低碳技术装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扩大新能源应用比例.重点实施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力争使在用的工业锅炉(窑炉)、电机(水泵、风机、空压机)系统、变压器等通用设备运行能效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标准.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重点推广原料优化、能源梯级利用、可循环、流程再造等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普及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发电、制冷、供热及循环利用.推进工业用能低碳化,积极使用新能源,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大力建设厂区、园区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到2020年,形成1.5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 专栏2 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 流程工业系统改造专项.建设完善企业能源管控中心;
钢铁行业实施副产煤气高值利用;
有色行业实施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高效强化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粗铜连续吹炼等技术改造;
铁合金行业实施 回转窑-矿热炉 工艺等改造;
石化行业实施丙烷脱氢、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装置(PTA)等改造;
化工行业实施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硝酸综合处理等改造;
水泥行业实施高固气比熟料煅烧、无球化粉磨等改造;
造纸行业应用高效双盘磨浆机等低能耗制浆改造;
食品加工行业实施机械式蒸汽再压缩、全自动连续煮糖等改造;
纺织行业实施合成纤维熔纺长丝环吹冷却、高效烘干定型等改造. 高耗能通用设备改造专项.电机系统实施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高压变频调速、冷却塔用混流式水轮机等技术改造;
配电变压器系统应用非晶合金变压器、有载调容调压等技术;
炉窑系统应用富氧助燃、蓄热式燃烧、循环水系统防垢提效等技术;
内燃机系统实施工程机械、农机、船舶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用低效柴油机改造.到2020年,锅炉、电机、内燃机系统平均运行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20%. 余热余压高效回收专项.自备电厂实施烟气系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超临界混合工质高参数一体化循环发电、冶金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应用等技术改造.推广矿热炉高温烟气净化回收利用、蒸汽余热梯级利用、聚酯化纤酯化工艺余热回收制冷、螺杆膨胀动力驱动等技术.到2020年,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利用率达到30%. 低碳化改造专项.在工厂、园区建设光伏、光热、热泵和智能微电网,提高生产过程中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在水泥、钢铁、石灰、电石、己二酸、硝酸、化肥、制冷剂等领域,推广示范一批原料替代、工艺流程优化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推广利用二氧化碳驱油及制备塑料、干冰等.到2020年,低碳能源装机达到500万千瓦. 实施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以控制工业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环境为目标,采用水系统平衡优化整体解决方案等节水技术,对化工、钢铁、造纸、印染、食品、医药等高耗水行业实施改造.推广应用非常规水资源,支持工业企业采用电吸附、膜处理、海水淡化等技术,利用城市中水、矿井水、高浓盐水、海水等. 专栏3 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 化工节水专项.实施干式蒸馏、含硫废水汽提净化回用、凝液回收、尿素工艺冷凝液水解解析、聚合母液处理及回用、真空滤碱机洗水添加剂、酸洗废水净化等技术改造.到2020年,年节水量约6亿立方米. 钢铁节水专项.实施焦化酚氰废水处理及回用、冷轧废水处理及回用、清污分流分质、高效循环、串级、综合污水处理及回用、管网智能检测漏及更新等技术改造,推广利用城市中水、海水等.到2020年,年节水量约5亿立方米. 造纸节水专项.实施多段逆流洗涤封闭筛选、置换蒸煮、氧脱木素、纸浆中高浓筛选与漂白、污冷凝水分级汽提及回用、纸机白水多圆盘分级与回用、透平机真空系统节水等技术改造.到2020年,年节水量约4亿立方米. 印染节水专项.实施逆流漂洗、冷轧堆一步法、小浴比汽液染色、数码喷墨印花、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针织物高效平幅连续染色、化纤原液染色等技术改造.到2020年,年节水量约3亿立方米. 食品药品节水专项.实施中低温蒸煮糊化、高浓糖化醪高温发酵、味精高浓度母液提取、发酵废母液综合利用、制药工艺用水重复利用等技术改造.到2020年,年节水量约2亿立方米. 实施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改造.加快应用清洁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推动传统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建设一批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示范工程.到2020年,传统机械制造节能15%以上,节约原辅材料20%以上,减少废弃物排放20%以上. 专栏4 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改造 铸锻焊切削制造工艺改造专项.重点推广数字化无模铸造岛、清洁高效铸锻组合及零件轧制精密成形、铸造砂再生利用、激光-电弧复合高效清洁焊接、高效节材摩擦焊、少烟尘及无害化绿色焊接材料制备、少无切削液绿色加工等技术.到2020年,节能30%以上,节材、减少废弃物20%以上. 热表处理清洁化专项.重点推广合金钢无氧化清洁热处理、热处理气氛减量化、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替代电镀铬绿色表面处理等技术装备.到2020年,减少废弃物排放30%以上.
(二)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示范应用 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针对冶炼渣及尘泥、化工废渣、尾矿、煤电固废等难利用工业固体废物,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扩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试点.以再生资源规范企业为依托,加快再生资源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深化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再生资源产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 专栏5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升级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项.重点开展冶炼渣及尘泥、化工废渣、尾矿、煤电废渣等综合利用,推广冶炼废渣提取高值组分及整体利用,副产石膏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