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ksr 2019-06-30
一函遍复讲记 印光大师 著述 大安法师 讲解 目录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1 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

3 《一函遍复》的出现因缘

4 《一函遍复》的文句特点

6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9 所被阶品

11 难闻难信

12 信愿前导

13 行为正修

15 至诚恳切心

16 定散二善行

17 语默两相宜

18 反念念自性

19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原则

21 第一条原则:敦伦尽分,心与道合

23 第二条原则:劝进行者,念佛消灾

27 第三条原则:种种功德,回向净土

31 第四条原则: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36 第五条原则:明辨伪经,念佛最善

47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戒荤茹素

55 第七条原则:临终助念,化解障难

68 第八条原则:临产助念,观音圣号

76 第九条原则:女子礼诵,恭敬圆融

83 第十条原则:称念观音,改恶修善

91 第十一条原则:恪守妇道,孝敬慈爱

101 第十二条原则:儿童教育,谨之于始

107 第四部分 结语

125 感时述意,略陈缘起

127 惟愿众生,信愿念佛

130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出生于咸丰十一年,往生于1940年,是距离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比较近的一位祖师.

印祖出生的时代,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内忧外困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凋零的时期.随着西方文化以强势姿态进入中国,儒家文化日渐边缘化,中国佛教也备受冲击.印光大师就是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示现在我们中土.乘愿再来的祖师菩萨,有应运、应劫的不同.值太平盛世,是应运而生;

值凶年乱世,是应劫而生.印祖应着这个时代的劫难而生,挽狂澜于既倒,对儒佛道统在中国的传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近代的中国幸亏还有一批像印祖这样的高僧大德,才使佛教在震旦国得以传承下来.所以我们今天还能够听闻到佛法,要生感恩的心. 印祖早年出家,韬光敛迹,不为外人所知.民国元年,高鹤年居士将印祖的《宗教不宜混滥论》、《净土普被三根论》、《佛教以孝为本论》等几篇论文在《佛学丛报》发表,署名 常惭 .这些文稿以其见地的精纯和文字般若的摄受力,一经面世,马上即引起了教内外的关注.于是,当时一批很有眼光的居士,像徐蔚如、周孟由等,就开始着手收集、整理印祖的文稿,出版了《印光法师文钞》.这样一来,印祖的名望开始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广泛认知,所谓龙天推出.印祖利益众生的弘法活动,也就是这个时期开始,直至往生. 观察印祖近三十年的的弘法,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一生的弘法风格非常平实.于世间法,则推崇儒家文化,于出世间法,则专以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作为宗旨.虽然印祖也精通大乘的各宗各派,但印祖从不以大通家自居,而是专修、专弘净土法门.从弘法形式上看,印祖很少开坛讲法,主要是以书信文字的形式,和他自己的真修实干,来摄受众生的. 《一函遍复》的出现因缘 印祖自民国初年开始弘法活动之后,依然坚持写文章,校对书籍.但是与此同时,随着邮政的便捷,各地向他求教的信件,开始像雪片般地飘来.有的居士给他的信稿多达几十篇之多,除了请教修行问题,还有很多是请求印祖作序、跋、疏文、碑记等.印祖也非常慈悲,早年所有信众的信他都亲自回复,所以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很晚,然而即便如此,随着信件的增多,还是显得越来越难以应付.在有一次校对书籍的时候,印祖的眼睛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就一度想到香港或是到其他地方去,但是由于印祖的法缘还是在江浙一带,所以在妙真和尚和很多信众的恳求下,最终还是留在了苏州.这样就使得印祖不得不采取一种方法,来解决每日信众的若干问题.实际上很多信众写信来问的问题,在《印光法师文钞》里面都有解答.虽然印祖告诉大家只要认真看《文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凡夫众生的习性,他拿到《文钞》不一定会深入地去看,还是愿意写封信来问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印祖就写了这篇《一函遍复》,只要来信没有特殊情况,就将印好的《一函遍复》作为回信寄出去. 《一函遍复》的文句特点 《一函遍复》这篇文稿作于1932年,即印祖七十二岁那一年.这篇文稿是印光大师晚年的一篇重要的文稿,由于它所肩负的特殊使命,使得这篇文稿具备着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由于《一函遍复》所针对的是广大的信众,所以一定要通俗易懂,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则;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