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6-30

1 1.1 评价目的

1 1.2 评价原则

1 1.3 编制依据

1 1.4 环境功能区划

5 1.5 评价标准

6 1.6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8 1.7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9 1.8 评价工作内容、评价时段及评价重点

12 1.9 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论证分析

12 1.10 区域外环境关系

15 1.11 污染控制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

22 2 建设项目概况

25 2.1 项目基本情况

25 2.2 项目组成

25 2.3 气藏特征与资源情况

30 2.4 钻井工程井身结构

34 2.5 主要设备与原辅材料消耗

35 2.6 工程占地与总平面布置

37 2.7 公用工程

39 2.8 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39 3 工程分析

40 3.1 工程综述

40 3.2 工艺流程说明及排污分析

40 3.3 工程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56 3.4 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58 4 区域环境概况

60 4.1 自然环境概况

60 4.2 社会环境概况

64 5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5 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5 5.2 地表水现状调查与评价

66 5.3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7 5.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8 5.5生态环境现状

69 5.6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小结

69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1 6.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71 6.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72 6.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73 6.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94 6.5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00 6.6生态影响分析

102 6.7闭井环境影响分析

104 6.8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04 7 环境风险评价

105 7.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与作用

105 7.2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05 7.3环境风险识别

106 7.4源项分析

109 7.5井喷风险事故后果计算

112 7.6其他环境风险分析

113 7.7环境风险评估

119 7.8环境风险管理

119 7.9应急预案

129 7.10环境风险投资

133 7.11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34 8 环境保护措施论证与分析

135 8.1污染防治措施

135 8.2生态减缓措施

147 8.3闭井期环保措施论证

151 8.4环保措施及投资估算

152 9 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154 9.1清洁生产

154 9.2总量控制

159 10 公众参与

161 10.1公众参与的目的与作用

161 10.2公众参与调查实施情况

161 10.3公众参与调查内容

165 10.4公众参与调查统计分析

166 10.5公众参与的合法性、有效性、代表性、真实性

173 10.6公众参与结论

173 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76 11.1项目投资效益

176 11.2工程环保投资

176 11.3环境效益分析

176 11.4价格优势带来的经济效益

177 11.5社会效益分析

178 11.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178 12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79 12.1 HSE环境管理体系

179 12.2 HSE环境管理体系现状

179 12.3 环境监测及环境保护监控计划

179 12.4 施工期开展环境管理

180 12.5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182 13 结论

184 13.1项目概况

184 13.2项目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

184 13.3项目所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84 13.4自然环境概况及环境敏感目标调查

185 13.5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185 13.6清洁生产

189 13.7公众参与

189 13.8总量控制

189 13.9选址合理性分析

189 13.10环境监测与管理

189 13.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89 13.12综合评价结论

190 本报告书有以下附图、附件、附表: 附图: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2 泸203井外环境关系与监测布点示意图 附图3 泸203井井场平面布置及分区防渗示意图 附图4 项目区域水系图 附图5 项目区域水文地质图 附图6 项目废水转运路线示意图 附图7 项目环境风险敏感点分布图 附图8 泸203井井场清污分流图 附件: 附件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附件2 立项文件 附件3 规划选址意见 附件4 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附件5 项目环境执行标准 附件6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 附件7 回注井环保手续 附件8 废水运输相关文件 附件9 项目网上公示及公众参与调查样表 附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总论 评价目的 (1)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结合行业规划及区域规划,根据环境特征、采取环保措施及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分析论述项目建设的选址可行性、环境可行性.为环境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将污染防治对策、生态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应急措施及时反馈到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中,为该项目实现合理布局、优化设计、清洁生产、落实环保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区域环境功能不改变,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