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 2019-07-02 |
3 人大将通过立法实践保护人权的精神
3 从收入情况看,中国统计数据中的 黑洞 急待消除
3 节能将成为地方领导政绩考核指标
4 探月工程能否实现经济效益取决于高科技产业化能力
4 《城乡规划法》将可能约束政绩工程,强化法律责任
4 十七大可能扭转农民在土地事件中的弱势地位
5 商务部开始强力整顿成品油批发行业
5 2006年民营企业出口压倒国有企业
5 统计局认为中国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无大困难
6 政府制定规则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进行管理
6 官方在开征遗产税问题上有转向的迹象
6 中国经济产业升级前景应该较为乐观
7 云南首先实行一元制户籍管理制度
7 内蒙部分地方以教育引领地方发展值得借鉴
7 上海将借农产品交易中心抢占市场
8 雷曼兄弟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影响明年或显现
8 欧佩克影响全球油价的能力越来越有限
8 英政府大胆用公屋建设冲击房地产泡沫
9 〖分析专栏〗 【中国经济仍在向过热逼近】 今天(25日),国家统计部门出台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
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增幅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9月份增长24.8%,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投资78247亿元,同比增长26.4%. 在社会各界关心的物价指数方面,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4.1%;
而9月当月CPI同比上涨6.2%,环比上涨0.3%.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9月份上涨2.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前三季度上涨3.8%,9月份上涨3.6%.这些数字显示,物价上涨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势头. 货币信贷增速仍然较快,流动性过剩比较突出.9月末,广义货币M2 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比上年末加快1.5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 14.3万亿元,增长22.1%,加快4.6个百分点;
流通中现金M0 29031亿元,增长13.0%,加快0.4个百分点. 这一切在意料之中.我们基本同意国家发改委对目前经济形势大致判断:如果按2004年的标准看,中国经济目前的走势不算太疯狂,偏热但未过热.但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是在国家有关部门今年大力实施宏观调控之下取得的结果.如果没有宏观政策的 弹压 ,经济增势相信会更猛. 但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出现向过热转化的迹象.无论是固定资产增速还是货币供应增速,还有9月高达6.2%的CPI涨幅,都显示经济增长开始进入加速阶段.在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值得注意的是,新开工项目显著增加,为此后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开工项目170123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8151个;
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0309亿元,同比增长24.2%. 国内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格局基本未变,因此,新开工项目的增多,相当于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弹药.这种情况之下,经济偏快如何能得到有效抑制?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当前正在由偏快向过热快速逼近. 在这个意义上,就会对昨天(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有新的认识.温家宝总理在这次会议上提出,要切实做好第四季度的各项工作,为明年打下良好基础.其中最主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继续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和信贷投放过多,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防止年底前违规批地用地.从措施细则上看,差不多和2004年的宏观调控措施相同.在面临2007年经济收官的时候,国务院继续紧缩的政策意图相当明显,这反映出决策层对于经济形势是高度谨慎的.原因只有一个:决策层意识到了当前过热形势的紧迫性. 不过,在今年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调控压力下,要抑制经济向过热转变的势头,宏观政策的组合相当重要.孰轻孰重,孰先孰后,需要仔细布局.在我们看来,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如果继续维持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即使对银行采取严厉的紧缩措施,居民资金也会从资本市场和楼市这些渠道流入生产领域,从而最终推动物价的全面上涨,引发整个经济系统的超负荷运转.目前的储蓄搬家、股市楼市不断吹起的泡沫就是实际负利率的后果,毫无疑问最终会引发更为恶性的通胀.在2007年,时移事异,如果认为政府现在的宏观调控能像2004年那样再起奇效,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实在是刻舟求剑.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经济仍在向过热逼近.如果调控措施不到位,不抓住根本问题来 下药 ,中国经济很可能在2008年进入 高烧 之年.(AXB)返回目录 〖优选信息〗 【政策:肩负节能减排重任,燃油税税率低不了】 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燃油税一旦出台,很可能执行一个很高的税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4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接近6000万辆,汽车业消耗了全部汽油的80%(约4500万吨/年)和全部柴油的30%(约4000万吨/年),成为耗能和排污的主要源头之一.因此汽车业在未来的节能减排中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国泰君安认为,改变目前对汽车的使用方式,以经济的手段适当减少汽车的使用频度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十七大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国家将适时推出燃油税,改革资源税制度.国泰君安认为,如果燃油税的税率定在80%以上,而消费者降低用车开支,在目前的情况下,选择小排量、经济型车种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即便燃油价格再上涨10%,消费者的用车开支增幅也不会超过8.5%.当然以80%这样的燃油税税率水平虽然会导致大排量车种的用车开支增幅达到40%甚至更高的水平,由于具体到每月的金额是在250-300元之间,因此可以认为未来燃油税的税率对于汽油而言应该不会低于80%.不过,燃油税明年似乎依然无法开征.据悉,财政部和交通部已经联合印发了2008年度的养路费票据式样,这也意味着2008年养路费征收工作将继续.(RCL)返回目录 【政策:人大将通过立法实践保护人权的精神】 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条件已经消失,应当立即解除.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24日提请十届人大第三十次会议进行二审的行政强制法草案增加的这一规定,使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更加严格.行政强制法草案明确,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审议和征求意见中,有些常委会委员提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还应有更严格的程序约束.草案对查封、扣押财产的期限有规定,但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没有规定期限,应加以规定.在强大的行政权力面前,为保护普通百姓的合法权益,行政强制法草案中还有多条规定限制行政机关滥用权力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一些人在征求意见中提出, 行政强制只是促使当事人履行法定义务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当事人经教育自觉改正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的,就不要再采取行政强制. 为此,修改后的草案明确,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实施非强制性措施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尊重和保护人权,人大常委会此次对行政强制法的审议也符合了这一精神.(NLM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从收入情况看,中国统计数据中的 黑洞 急待消除】 过去各地和全国年年都公布城镇居民收入.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该市职工年均工资36097元,比上一年的32808元涨10%以上.不过,北京市统计部门指出,6成人未达此平均线.以常州市统计局2006年对私企工资的调查为例,私营企业人均劳动报酬只相当于城镇单位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两者相差11807元.即使与城镇单位中的企业相比,私营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也只接近2/3,低了7664元.另一个今年在云南试点的情况也得以证明.云南昆明盘龙区作为该省2007年城镇私营单位工资统计试点县区之一.但调查发现,2006年,盘龙区城镇私营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2077元,低于2006年昆明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811元.目前全国还没有对私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进行汇总.有分析人士表示,一般普通企业职工,尤其是私营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平均工资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私营企业的收入调查结果,将导致全国城镇的职工平均工资下降.实际上,即使按照之前的统计口径,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也是落后于GDP增长的.无疑,纳入私营企业人员的收入后,这个落后的程度更大.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贫富分化比之前的统计数据显示的也要更加严重.好在是,统计局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正在探索完善统计之道.但,仍需要发问的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到现在才得以 发现 ,而又有多少统计 黑洞 尚没有被发现?(ACL)返回目录 【政策:节能将成为地方领导政绩考核指标】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24日开始再次审议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如意见一致,此次修改过的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有望在本次常委会会议上审议通过.这次草案特别修改: 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修订草案原第五条第一款规定: 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评价考核制度. 有常委委员和地方、部门认为这一规定过于笼统.由于目前我国关于节能目标实施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的制度,各地方都对目标方案有责任.所以实行目标责任制应要求本地政府对节能目标负责任,同时接受上级政府的考评.此外本次修订案还删除了 对高耗能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国务院规定实行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办法 .将该问题的决定权交由国务院.而原第五十二条提出的要求重点能源单位设立能源管理师,由于各方面意见不一致,这次也被从草案中删除.(LXB)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探月工程能否实现经济效益取决于高科技产业化能力】 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的绕月探测工程迈出了新步伐.这一工程除了体现国家利益和展现国力之外,如何以此带动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并实现经济效益?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据业内人士表示,探月究竟有什么样的经济效益?美国提供了一个例子,美国上个世纪的登月工程 阿波罗计划 投资了约256亿美元,但它创造了3000多项新技术,包括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高性能计算机等,带动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与工业繁荣.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