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9-07-03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⑧? ?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 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②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

弟,读音和意义与 悌 (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③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 鲜 字,都是如此用法.? ⑤未之有也:此为 未有之也 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⑥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⑧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 仁 就是 人 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 犯上作乱 的事情;

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 以孝治天下 ,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仁矣. ? 【注释】? ①巧言令色:朱熹注曰: 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评析】?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