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 2019-07-03 |
狭义的 人 ,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 人 与 民 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⑤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 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
节约用度,爱护官吏;
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 爱人 ,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 爱人 则非此意.他所说的 人 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
而 民 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 爱人 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 爱人 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 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原文】? 1・6 子曰: 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信,泛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 【注释】? ①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
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 弟子 .? ②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 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 .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③出:与 入 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④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⑤: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⑥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⑧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 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
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 【评析】? 本篇
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 德 排在 识 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原文】? 1・7 子夏①曰: 贤贤②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④;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第一个 贤 字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