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三石 2019-07-03
《力的分解》 朱文涛 知识目标

1、理解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理解力的分解要以该力作用的实际效果为依据

3、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掌握力的正交分解,能应用力的分解分析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能力目标:

1、强化"等效代替"的物理思维方法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在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渗透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难点: 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体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均是矢量运算的工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是

第三章相互作用的难点之一.本节内容从拖拉机拉着耙的生产实例入手,引入力的分解概念,介绍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与力的合成相比,力的分解难点是一个确定的力可以对应无数对分解的方法,力的分解具有多解性,但在某些限制条件和要求下分解一个力时却是唯一的,教材中指出一个已知力要根据实际情况(或实际作用效果)分解时就有唯一结果. [学生情况分析] 力的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分解一个力,困惑在于如何确定两分力的方向,教材先从数学几何图形出发,向学生提出问题:一个力如果没有其他条件限制,对于同一对角线可以做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接着,教师可以给出某一确定的合力F,不加限制的让学生各画各的,然后一起展示不同同学的答案,进而可得出力的分解的多解性;

此时教师可及时引导若分解唯一的话,需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及要求进行分解,一般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一个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课题的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谈不同的感受,提出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呢?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力的分解》,我们就知道答案了,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并且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任务 及实现途径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引入本课课题 呈现:人在平直的公路和在上坡时的感受,汽车爬坡(视频播放),把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带入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课题: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力的分解》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观看、欣赏、体会、思考、 谈不同的感受 新课教学 复习分力 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演示绳拉物体实验 观看实验,体会前一个力(合力)与后两个力(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 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与分析,论证得到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提出问题:如果已知前一个力F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求它的两分力呢? 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能否猜想一下?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呢?对提出猜想及阐述原因的同学作出鼓励性评价. 总结并板书: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析讨论提出猜想: 应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阐述理由:因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而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互为逆运算. 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到力的分解的多解性和唯一性 ? 让学生完成没有任何限制的力F的分解作图,屏幕显示①力的分解具有多解性并板书. 再让学生完成限制条件下的力F的分解,屏幕显示②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并板书. 提出在具体情况下,我们常常是③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一个力 按平行四边形定则完成作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