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9-07-04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介绍 该课程以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为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主要讲述中国历史的主要方面.通过学习该课程,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进程及其规律. This course insists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guided by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Marx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 and Xi Jinping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This course mainly describes the main aspects of Chinese history.By learning this course,we should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know the process and principles of China History about

5000 years. 2.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章次内容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验、实践学时 一导语史料史学:巧女故事 第1讲 河姆良渚:文明起源

2 2

0 二第2讲 周监夏商:郁郁文哉

2 2

0 三第3讲 秦皇汉武:疆域规制

2 2

0 四第4讲 天台运河:隋唐风流

2 2

0 五第5讲 何处江南:宋明繁华

2 2

0 六第6讲 康乾盛世:中华泱泱

2 2

0 七第7讲 马戛尔尼:怀柔远方

2 2

0 八第8讲 太平天国:农夫揭竿

2 2

0 九第9讲 洋务自强:官样文章

2 2

0 十第10讲 太炎之风:秀才造反

2 2

0 十一 第11讲 袁氏当国:皇粱一梦

2 2

0 十二 第12讲 蒋家王朝:苦海沉浮

2 2

0 十三 第13讲 抗日烽火:民族存亡

2 2

0 十四 第14讲 开国大典:共和之初

2 2

0 十五 第15讲 人民公社:大公实验

2 2

0 十六 第16讲 改革开放:走向富强 结语考查考试:学会学习

2 2

0 3.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①了解中国历史基本知识、基本史实和基本理论,②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大致的发展脉络,③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经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2)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培养要求 课程支撑点 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①本专业知识:掌握中国历史方面较为系统的重要专题知识,深入探究专业核心知识.②跨学科知识:学习中国文明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通识知识. 中国基本知识、史实及理论 教学目标① 能力要求:培养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并为此后熟练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做准备 中国历史发展脉胳 教学目标② 素质要求:通过历史专业知识和通识类知识的学习、领悟;

通过专业教师言传身教、立德树人,养成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研究、处理问题;

拥有家国情怀,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具备人文关怀、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塑造人文综合素养. 学生民族自尊自信的培养 教学目标③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与适当的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 5.课程资源: (1)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 ①费正清:《费正清中国史》(《中国:传统与变迁》),吉林出版集团2015年. ②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③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 ④樊树志:《国史概要》(第4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⑤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⑥费正清:《剑桥中国史》(11卷)、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0册). (2)课程网站:无6.学生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熟练掌握课程知识、概念,并能巧于运用 良好(80-89) 较为熟练地掌握课程知识、概念,并加以运用 中等(70-79) 掌握课程知识和概念 及格(60-69) 基本掌握课程知识和概念 不及格(低于60) 未能掌握课程知识概念,并不能运用 (3)成绩构成: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分期中、期末两次,以期末为主,一般期末占50%,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占50%. (4)过程考核:上课认真听讲、参与课堂和考勤、平时作业等综合因素. 7.其他说明事项 (1)教学内容分布:古代史7讲,近、现、当代史各3讲.作为大类平台课程,因需进行统一考试,故须有个基本框架.在保持这一基本框架的前提下,授课老师可依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对讲授内容,各自进行合理调整. (2)讲授中建议兼顾历史内容本身的连续性与重要性,及与学习者关联的 在地 性,与通史有别,穿插身边的 历史现场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