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元素吧里的召唤 | 2019-07-05 |
4 1.3 论文创新和不足
4
第二章 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相关理论分析
5 2.1国际引文承载技术知识的特点
5 2.1.1显性特征
5 2.1.2公共产品特征
6 2.1.3基础知识特征
6 2.2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作用机理
7 2.2.1知识存量累积效应
7 2.2.2人力资本增值效应
8 2.2.3研发绩效提升效应
9 2.2.4持续创新导向效应
10
第三章 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实证分析
12 3.1 基本模型设定
12 3.2 指标及数据说明
13 3.3数据来源
16 3.4 实证结果分析
16 3.4.1 静态面板方法回归结果
17 3.4.2动态面板方法回归结果
19
第四章 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吸收能力问题研究
21 4.1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与东道国吸收能力
21 4.4.1翻译和接受能力
21 4.4.2吸收和消化能力
22 4.4.3应用能力
22 4.2 吸收能力门槛模型设定
23 4.3 变量选取
24 4.4 实证结果分析
25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30 致谢37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工作
38 毕业论文目录部分: 目录:一级标题用黑体小四
2、最好通过标题设置、自动生成 目录
3、页码数字用time new roman;
字号用 小四
4、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和研究成果的先后顺序加上
5、目录的行间距不作统一要求,但要尽量保持美观,如目录内容较少,一页就能放下就不要设置半页;
如目录内容较多,一页放不下则可以设置两页.但中间的空格要一致.
第一章 引言(一级标题) 文献(((是技术知识(((跨时空传播的载体和重要媒介(李顺才等,2003;
王京山,2010),历史上,甲骨、金石等传统文献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知识 口耳相传 及师徒承袭的限制,近代造纸术及印刷术的发明为技术知识的远距离传播提供了条件,新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进一步缩短了文献的出版发行周期,提高了技术知识扩散的速度和广度.开放经济条件下,文献是后发国家增加知识存量及提升创新速率的重要渠道(Verspagen,1991).以近代以来的中国为例,文献技术知识扩散在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夷长技 过程中,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资料及洋务运动翻译的书籍促进了中国由手工业时代向机器生产时代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俄文教科书及文献资料的翻译学习有利于中国承接苏联项目及建立自身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文献资料大量进入中国,目前纳米、生物制药及无线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对前沿文献的学习及追踪 (正文:字体设置西文字体,如数字、英文都用time new roman ,中文字体用宋体.段前段后都是0,行间距1.25倍,首行缩进2字符.脚注采用中括号加阿拉伯数字,设置为整篇连续,不要每页连续,脚注内容文字小五,字体设置西文字体,如数字、英文都用time new roman ,中文字体用宋体,单倍行距). 近年来,文献计量学的引文分析法为文献技术知识扩散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思路.Weinstock(1977)指出,去除个别复杂的动机,文献引文表达了对以往知识的信赖和认同,Small(2004)则将引文比作后来研究者对前人知识债务的 象征性偿还 .就跨国技术知识扩散而言,国际文献引用可以抽象为国际技术知识流动的轨迹和书面凭证.就技术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引用发达国家前沿文献次数越多,说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技术知识越多.本文基于CSCD数据库(((的期刊引文统计(如图1)得出,中国期刊论文发文量由2002年的67万篇上升到2008年的115万篇,篇均引文量由2002年的7.5篇上升到2008年的15.3篇,其中来自OECD国家的篇均引文量由3.8篇上升到7.9篇,年均增长率高达10%(((.李秋实等(2008)基于CNKI收录的1999-2006年CSSCI期刊论文的研究表明,8年来中国社科论文篇均引文量成倍增长.岳洪江(2008)对15个国家引文占世界份额比的增长率进行比较发现中国排名第一.张玉华等(2008)就中国基因和纳米两个领域论文引文研究发现,该领域论文的引文来源国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