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 2019-07-08 |
第一次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觉得这就是一个有趣的冒险故事,讲述了一名优秀的美国军人――罗文,临危受命,冲破危机四伏的丛林和层层封锁的敌军,最终将一封重要的信件送到身处古巴的加西亚将军手上.和所有的含有战争、枪战、丛林等因素的故事一样,刺激而又有趣,书的大小也极符合这种特征,简小至极,这种书翻阅即可,文辞并不需仔细研读,茶余饭后、上班途中是这本书的发光发热之处. 第二次是两年前,听说了这本书的不同,被传为圣书,并传递着不一样的精神价值,于是又重新看了这本书,发现美国人想象能力超强,一个普通的送信就能衍生出来丰富的情感联想――公司企业的用人观、美国的商业发展、人生在世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等等.中国古代有很多冲出重围单骑送信的,环境可艰险得多,怎么就没有上升到 企业需要邮差 的程度上?不过书中的道理确实真实,虽然并不佩服这个故事演绎的多么精彩,但也认同作者的分析与见地. 第三次就是这次,在崭新的工作环境下,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心态,怀着不一样的期望,我又一次跑到了古巴(故事发生在古巴). 朋友问我这段时间看什么书呢,我就给他讲了这个伟大的邮差的故事.但他还是不屑这个平凡冒险故事中的美国大兵,我突然发现他的想法和我第一次看这书的时候相似,我就推荐让他自己看看这本书.没想到却引起了我们很多共鸣. 故事从此开始. 迷茫 为什么我们没有意识到罗文的伟大(书中的主人公)? 为什么我们不是罗文? 为什么我们不去做罗文? 人之初,性本善,天性驱动我们去追求好的东西,然而我们是一直在追求这种好的个人品质吗?工作上会去推诿拖沓、生活上会安于现状,难道仅仅是年纪带来了世故,抑或是环境影响了心智?不去思考这些社会学的问题,但是我们确实需要在内心中建立这种 把信送给加西亚 的信条. 收获1――目标 罗文有目标,那就是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也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自己要去努力的事情有目标吗?如果有目标那是怎样来描述和定义目标的?或许这本来没那么复杂!事情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 完成 ! 罗文送信的时候应该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想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件事能够为美国带来什么样长远的利益,这是美国政府的任务;
他也不会给自己要求在这次送信的过程中给古巴人民传授什么新式的思想和方法,这样的话传教士估计连丛林都到不了.罗文的任务就是送信,罗文是个几百年来被人推崇的人,其原因就在于此:他将自己此行的目标就定位于 把信送给加西亚 ! 目标过多是贪得无厌、不切实际,目标太大是自欺欺人、精神寄托.但这并不是否定在完成事情的基础上的其他目标,但是一定要注意前提:完成事情!大部分人还都不是大师,作为一个凡人并不会经常性的具备将事情都了然于胸,自由运筹的能力,所以还是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把目标从四月的春风里给拽回来结实的捆在身边最粗的树上吧,可能看起来不会多么漂亮,但是毕竟我们要的结果是 完成 目标. 我也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很多主流观点也在提 两目标工作法 ――即完成工作与总结规律相结合,这个并不冲突,甚至是很完美地结合.首先多目标工作法都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首先完成 第一个目标 !而第一个目标就是 完成这件事情 .其次多目标工作法的第二个层级要求我们总结一套方法,这恰恰又指引了下一次类似情况如何去很好的完成,最终目的还是为了 完成这件事情 .多目标工作法本身在应用时就有了要求,不同阶段的人要求并不尽同,能总结时必总结,这也就保证了目标的可行. 作为一名初入公务员队伍的新人,更应该切忌好高骛远、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制定切实的目标,并且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踏实走好每一步,最终实现多目标的达成. 正所谓衡外情、量己力、寻规律、定方略. 收获2――主动 这本书的后续评论很多都是在试图说清楚一件事情: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精神与个人的个性并不冲突,主动去做事并不等同于被动服从.这里有一个区分,被动的是你接受这件任务的形态,任务是被授予的,在特定任务的驱动下,除了目标之外,其它的内容就与主动性的脱不了干系了,主动性往往促使了事情目标更好的达成! 主动会对人有新的要求,比如说耗费更多的大脑细胞去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也比如说耗费更多的体力去提高效率、精益求精,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可以说我们整天谈论的成长与成功都与此相关! 主动促生了深入思考.怎样才算把这件事情做好?为了做好我需要做哪些事情?如何做这些事情? 主动促生了具体行动.如何才能做到将一些基础工作想到前面、做到前面?我又应该如何要求自己倍加仔细的检查刚拟好的文件? 主动促生了担当责任.我能否确保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事情都能经得起深究,都能百问不倒?在签下名字的时候,自己是否勇于担当一切后果? 不妨好好看看这些问题,这些一想起来就觉得麻烦的问题背后藏着什么? 做事的道理和思考的成长! 一件事情这样主动地做下来,是对思考、行动、责任的要求,也恰恰是赐给成长一次的机会,是一次或大或小的蜕变过程.人会成长并不完全取决于经历的有多么丰富,也会取决于思考、实践、总结的效果如何.而一切在实际事件中的运作过程,带给我这个新人的,可是实实在在的突破和收获. 想一想吧,如果做过几件这样的事情――通过思考、实践不断的主动去冲击目标,最终将事情完成,那么这样的事必将是人生中的经典战役! 如果坚持这样的话结果会怎样? 成功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收获3――卓越 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过程是艰辛的,这也是罗文追求卓越的必经之路.人确实是奇怪的动物,事情成功的过于顺利并不容易取得成就感,艰难的过程却会让人挂在嘴边.激发潜能也好,天性使然也罢,一个很直观的解释就是卓越的结果来源于对艰辛过程的克服. 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并认同这一点,最关键的是我们常常迷失于此.我想原因是被不断反复的艰辛折磨得失去了追求卓越的向往.我们都习惯于行动之前踌躇满志将艰辛看成必将征服之物,大有不斩荆棘何以成事之意,却是在过程中忘了提醒自己,别把开始之前的那股志气丢了. 卓越就是这样不断地提醒自己去克服. 结语 树立目标―主动参与―追求卓越―再树立新的目标……环环相扣,互为基垫.真实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在一件件小事中,运用这种行为模式,从刻意套用,到自然流露.这或许将是我一次行为方式完善的过程. 这次是读的最快的一次,也是遗憾最少的,只恨没有早一些深入思考这本书.受益良多来源于现实中经历,思考不会是凭空想象,而是来源于工作、又还原到工作中去,这让结果更有含金量. 读后的感想往往颇多,然不必尽数,能记住其中的几点并应用于事,足矣! 书尽于斯,行始于此. 序号:X2 承担历史责任 应对金融货币帝国主义威胁 ――读《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的基础》有感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而是从表面上看起来更加繁荣了.造成这种情况很大程度是由于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今的世界形势和马克思写《资本论》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马克思所在的18世纪中晚期相比,现在的世界更像是一个国家,在这个广义概念的国家中发达国家就像是那时的资产阶级,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拥有着绝大多数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