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2019-07-08

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

丧祭之礼,所以明君臣之恩也;

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由此可见,周礼不仅内容已大为增加,而且还包含着社会政治制度的结构形式和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礼已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成为社会等级制度的表征,成为区分贵贱、尊卑、顺逆、贤愚的准则. 春秋时期, 礼崩乐坏 .有人提出了 仪 这一概念.据《左传・昭公五年》记载,鲁昭公到晋国去访问,晋平公对女叔齐说,鲁昭公很懂得礼,女叔齐却不以为然,答曰:鲁昭公哪里知礼?晋平公觉得很奇怪,就反问道:鲁昭公从效劳一直到赠贿,从没有失礼之处,为何说他不知礼?女叔齐说:鲁昭公在外交上善于应酬,那只不过是仪,根本算不上礼.在他看来,礼乃立国治政的大法,仪是指一种礼节、仪式、仪文.这在当时是较流行的观点.如齐国的晏子认为: 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 礼可以治国,礼能改变政局发展的趋势.在先秦时代人们的心目中.礼和仪的涵义是不同的.不过,在当时礼和仪也很难明确区分,其实他们所谓的 礼 中也包含着一定成分的 仪 . 到了封建社会,礼仪逐渐成为统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的工具,有些还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 礼制 ,成为束缚人们行为的工具. 辛亥革命在推翻了封建帝制的同时,也结束了封建礼制, 五四 新文化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新文化建设征程. 随着无产阶级的觉醒,使社会主义礼仪具备了雏形.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为了处理其内部以及与其它劳动阶级的关系,完成共同的历史使命,更需要讲究文明礼貌,更需有自己的礼仪规范.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区别于国民党部队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讲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其中的 说话要和气 , 买卖要公平 , 不许打人骂人 , 不许调戏妇女 , 不虐待俘虏 等等,都是适应当时斗争需要的纪律,也可视为公德、礼仪的组成部分.当时在各解放区均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和新的道德风尚.人心的向背,决定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当时的社会公德和风尚,实质上具有社会主义公德与礼仪规范雏形的性质,我们今天别具一格的、世人景仰赞扬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正是在此 雏形 的基础上壮大和发展起来的.斯诺在其《西行漫记》中曾经记述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生动故事: ? 我坐下来和驻扎这里的交通处的一部分人员一起吃饭……,象平常一样,除了热开水以外,没有别的喝的,而开水又烫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饭是由两个态度冷淡的孩子侍侯的,确切地说是由他们端来的.……他们最初不高兴地看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的友善的微笑.这使我胆子大了一些,他从我身边走过时,我就招呼他: 喂,给我们拿点冷水来. 那个孩子压根儿不理我,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外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这时我发现戴着厚厚玻璃眼镜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 你可以叫他'

小鬼'

,或者可以叫他'

同志'

,可是,你不能叫他'

喂'

.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志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人.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 正好这个时候,冷水来了. 谢谢你-同志! 我道歉说. 那个少先队员大胆地看着我. 不要紧, 他说, 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 我想,这些孩子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 ? 从斯诺1936年6月刚刚进入陕北抗日根据地采访时碰到的这件小事中,不难看出,在革命队伍内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真正的平等的、亲密的同志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礼仪规范,为尔后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礼仪规范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彻底变革,逐步地变私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基础,人与人的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人民内部合作代替了对抗,互助、互利代替了尔虞我诈,建立起真正平等的、亲密的同志关系,由此而建立起的礼宾规范,为世人所称赞,人们至今仍对50年代好的社会风尚留有深刻的印象.在人际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诚挚相处,互谅互让;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