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 2019-07-09 |
一、教师有必要掌握的八种课堂组织艺术的技巧
1、目光交流法?
2、表情感染法
3、兴趣激发法?
4、设疑法
5、停顿吸引法?
6、激励法
7、语言表达法?
8、暗示法 ;
?
二、结合实际谈一个具体的案例 ?疑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巧妙的设疑是组织教学的一种艺术方法.我们都知道学习就是在做"学问",所以在学习中要做到边学边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可见设疑的重要性.结合我校一位老师的参赛课《小松鼠找花生》,在备课、试讲过程中,我们尝试设计了用"设疑法"解决、落实教学目标. 课文的第
三、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花生结了没有. 他等啊,等啊,等到花生豆落光了,也没看见一颗花生."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松鼠?提出问题. 学生在充分练读,独立理解的基础上回答: "小松鼠很着急" "他很有耐心" "他很可爱"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思考问题还不够全面.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问题的答案自然不同. "他很着急",学生是通过第二个句子"他等啊,等啊,等到花生豆落光了,也没看见一颗花生."体会到的"急".老师及时引导:你通过哪个句子体会到小松鼠"着急"?再次质疑.老师通过你的朗读也听出来了小松鼠的着急心理.其实,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也会有重要的疑问,只是这个问题由我们教者提出罢了. "他很有耐心"学生是通过第一个句子"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体会到的.教师充分肯定学生会读书,抓住了"每天都"理解到他能坚持天天去看. "他很可爱",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确实表现出了小松鼠的可爱. 三个答案结合到一起答案就更全面了,这样教师就跳出了《教材指导》上的标准答案:"表现了小松鼠的耐心",做到了利用文本进行有效教学.通过教师的阶梯式的"设疑",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思考. 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求知欲的表现.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份天性,教给学生设疑方法,培养设疑能力.我认为设疑方法很多,在教学中我经常教给学生的方法有: (1)抓住关键词语设疑 (2)抓住"解法"设疑 (3)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设疑 4)抓住"算法"设疑. (5)联系生活拓展质疑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问得深、问得妙".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出这个好问题的?从而学会设疑,使学生的设疑向高层次发展.学生设疑也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了探究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提出问题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就是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希望老师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