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2019-07-10
课堂回放 《老王》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文章.

(学生朗读) 师:下面请看大屏幕,想一想,你会怎么读这几句话,为什么这样读? (学生试读)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第一句.(学生朗读) 师:你好像忽略了 哥哥 和 侄儿 后面的逗号了.现在你把这两个逗号 复原 上,再朗读一遍.(学生再读) 师:两次朗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加上逗号,感觉强调了 死了 和 没出息 ,从而更能突出他没有什么亲人. 师:你的感觉不错.逗号在一般情况下会使两边的意思都得到加强.下面我们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再来体会体会这句话.假如我是老王,你是杨绛,你问我答,我们把这句话还原成一段对话. 杨:老王,你家里有什么亲人啊? 王:有个哥哥(老师停顿,示意学生说) 杨:那不错啊,哥俩有个照应. 王:死了. 杨:哦,那还有其他亲人吗? 王:有两个侄儿(教师再次停顿,示意学生说). 杨:两个侄儿怎么样,能帮你吗? 王:没出息. 杨:那还有其他亲人吗? 王:没有了. 师:好,通过这个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个哥哥,让人心一热;

死了,心一冷.有两个侄儿,又让人心一暖;

没出息,让人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两个逗号,让语句蕴含的情感有了起伏.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受? 生: 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这句话在前面两句的铺垫下,感情变得很深厚,更突出了老王的孤苦. 师:好,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学生再读,效果很好) 师:下面哪位同学来读读第二句(学生朗读) 师: 他说 后面依然有个逗号.为什么在这儿加个逗号呢? 生:表示停顿,强调住那儿好长时间了. 师:刚学就能致用,为师甚慰.(学生笑)下面我们结合相关文段来读读,对这个逗号或许有更深的理解.(学生朗读) 师:问他那里是不是他的家,而老王却没有直接回答 是 或 不是 ,好像所答非所问? 生:老王觉得那里不能算作他的 家 . 师:为什么不能算作 家 呢? 生:因为 家 应该有亲人,有温暖,而老王孤苦一人,谈不上 家 . 师:再看 他说 后面的这个逗号,你能体会出老王当时是怎样的心理吗? 生:听到家这个字,老王心里咯噔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在时间上有个停顿,所以用了个逗号. 生:我觉得还隐含着老王对于温暖的家庭生活的向往. 师:那个塌败的小屋只是一个临时的住所,不是老王心目中那个温暖的 家 .这也许是老王一生的痛苦. 师:下面我们结合原文再来读第三句.(找学生读) 师: 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这句话哪几个字应该重读. 生:钱先生应该重读,因为他和钱先生他们家关系很好,所以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送其他人看病就要钱. 生:我认为 看病 应该重读,因为老王认为送人家看病,还收人家车钱,是不应该的. 师:我认为你分析得对,这里体现了老王本质的善良,老王认为送人看病就不应该收钱.你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学生读) 师:下面结合我们刚才的分析,再读1至7段,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老王的生活和性格. (学生再读,教师巡视,不时有学生来问某些句子的读法.) 生:生活――孤苦;

性格――善良.(教师板书)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以老王为主语,同时用上 孤苦 善良 这两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生:老王虽然生活很孤苦,但心地特别善良. 生:孤苦无依的老王,在生活异常艰难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善良的本性. 师:大家说得很深刻.人,有善良的品性,很普遍.但在自己的生活朝不保夕的时候,在生命挣扎的最后时候,仍然念念不忘别人的好,这种善良更值得我们敬仰. 师:我们再读下面一段文字. (同学朗读) 师: 我也不懂,没多问 .既然不懂,就应该多问问.作者为什么没多问呢? 生:作者所关心的是老王这个人,老李讲的是老王丧礼的新奇,两个人没有共同语言,所以没多问. 师:老李是不是很关心老王呢? 生:不是. 师:那你再来读读这两句对话,注意说话人的语气.(学生再读) 师:我们想想在同老李的这段对话中,作者有怎样的内心感受? 生:作者一定很难受. 生:想到老王最后一次到作者家的情景,她会因为怠慢了老王而自责.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感觉到这句 我也不懂,没多问 文字背后真是意味深长.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慢,要低沉些. 师:下面结合刚才的分析,结合文章后面几段,你觉得杨绛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作者富有同情心.(教师板书) 师:大家再来速读一下课文,看看你还有哪些语句不太理解. 生: 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为什么说后者是更深的不幸呢? 生:因为后者不但瞎了一眼,还饱受了一场恶病的折磨. 生:联系前文,这场恶病不仅使他身体上饱受了痛苦,还给人留下了话柄,说他是因为年轻时不老实,才得了恶病,这在精神上给他带来了更大的痛苦. 师:联系上下文,我们才有可能把关键语句理解地更深刻. 生: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师:这是全文的主旨,单从一句一段是无法领会的,我们必须辐射到全文.首先要明白这句话中 幸运的人 和 不幸者 分别指的是谁? 生: 幸运的人 指的是作者, 不幸的人 指的是老王. 师:为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先思考 老王临终前为什么给作者送去香油和鸡蛋呢? 生:感谢杨绛.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这说明老王是来感谢我的. 师:那老王为什么要感谢作者呢?下面小组内来讨论讨论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我们认为老王感谢作者的理由是:送他鱼肝油,治好了他的夜盲症.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 如果把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 去掉,你再读读有什么不同. 生(再读):好像更流畅了. 师:那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加上这句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 呢? 生:好像是说,这件好事是我女儿做的,当时我们在干校,这件事与我们夫妇没有关系. 师:这件事应该感谢我的女儿,而不能把功劳记在杨绛夫妇身上. 生:我们认为是感谢杨绛夫妇坐他的三轮,照顾了他的生意. 生:他说得好像不对,文章说: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说明作者好长时间没有坐老王的三轮了,再说坐三轮给钱是理所当然的. 生:他给我们送冰,代我们放入冰箱. 生:这个更不是感谢的理由.送冰,比前任的大一倍,作者应该感谢老王才是. 师:看来这个问题还挺复杂,我们来阅读下面的文字: 师:杨绛给老王的是香油鸡蛋钱吗? 生:不是,因为作者说,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如果 我 给的是香油和鸡蛋钱,那就真是拿钱去侮辱老王了. 师:那给的是什么钱呢? 我 转身进屋,老王怎么知道我就是进屋拿钱呢? 生:好像以前作者每次转身进屋总是给老王拿钱,所以老王知道这次也是给他拿钱. 生:作者说: 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这就说明以前总托人给老王捎钱. 师:为什么总给老王捎钱呢? 生:为了给老王治病.因为老王没有生活来源,文章说他仅凭着一个主顾,勉强维持生活.那么生病的这几个月,又要生活,又要花钱吃药,老王哪来的钱呢?所以我认为可能是作者时常周济老王. 师:也许有亲人朋友帮助他啊. 生:前面分析知道他孤苦无依,还有刚才我们读老李和杨绛的对话,好像也不会有朋友帮助他.正是由于老王生病期间,作者一直在周济他,所以他临终才来感谢作者. 师:老王生病其间,很有可能杨绛一直在周济他,但作者并没有明确地写出来,作者并不想炫耀这些,这让我们更能感到作者人格的伟大.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觉得 愧怍 呢?我们来读读下面两段文字. 师:读第一句时,我们把重音放在 不知 上,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老王病了这么长时间,但作者从来没有问过他得的是什么病,也没有关心过他吃的什么药,这里感觉作者是在自责. 师:那第二个语段作者为什么把老王写得如此恐怖呢? 生:是为了表现作者当时很害怕, 师:作者害怕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因为吓坏了,所以连基本的礼节都给忘了. 生:给完他钱,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这好像给老王下了逐客令.这也是害怕的表现. 师:作者为什么会吓坏了呢?联系我们生活实际,比如家里有老人要去世的时候,守候在身旁的亲人,会害怕吗? 生:一般不会.那时候我们的悲痛会大于害怕. 师:我们把刚才的分析综合起来看,你认为作者为什么 愧怍 呢? 生:老王把作者当成了亲人,但作者对老王的感情只停留在同情的高度,没有把他当成亲人. 生:作者给了老王物质上的帮助,但没有给他精神上的温暖,所以愧怍. 师:人,有同情心,不足为奇.但世上的同情多是一种俯视的姿态,而杨绛的同情是一种仰视的姿态.杨绛悄然地隐藏了自己对 老王 的帮助.反过来,她总觉得自己没有用心来温暖 老王 而深感愧怍.伟大的人性光辉让我们肃然起敬!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大屏幕上老师写的两句话,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师:课下大家阅读一下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乞丐》,一定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河北唐山第75中学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