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19-07-10

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第一章 祭祀 与 象征 --祭祀象征理论的形成与应用.本章认为,祭祀主要是象征性的,而不是实用性的. 祭祀主敬 ,是祭礼举行的心理基础,也是仪式开始和艺术发生的情感前提.相同的情感冲动,让早期人类走进仪式的同时也走进了艺术.祭祀仪式通过对感情的文饰,构建起现实和象征的两个世界,二者彼此联系,相互沟通,以象征和诗的方式走向通融.祭祀的象征理论在从仪式到艺术的转化过程中形成并长期维持着祭礼的延续和祭义的实现.祭器、祭品、服饰、时空、仪节等构成祭祀仪式的重要因素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象征含义,个体的、局部的象征共同组成整体的象征系统.祭祀仪式的功能与意义正是在象征意义的形成和表述中得以完成.这些在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象征意蕴成为几千年祭祀文化发展的核心指向,同时也成为后世文学象征的重要理论来源.

第二章 称谓 与 修辞 --上古礼仪称谓的修辞学史意义.本章认为,修辞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并不是从理论而是从实践,也并不是从文辞而是从语辞开始的.礼仪称谓作为语辞修辞的重要形式,伴随着礼乐制度的发展逐渐形成,展示出上古修辞活动的生动场景,是古代语辞修辞的活化石.表意曲折、含蓄、委婉是礼仪称谓最重要的修辞特征.隐喻是礼仪称谓的修辞格,也是称谓语体形成的内在机制.修辞从语辞走向文辞,开启了修辞学史上口语和书面语并存而以文辞修辞为主体的修辞时代,修辞的功能从此获得了实用性和文艺性两条发展路径,语言不仅承担着信息传送的实用功能,而且还肩负着艺术形象塑造的文艺性审美功能.上古礼仪称谓在修辞学史上具有转型性和标志性意义.

第三章 礼辞 与 文言 --文言的礼仪属性及其元文学理论意义.本章认为, 文言 具有礼仪和文学双重属性.一方面, 文言 运用于礼仪场景,成为体现人的身份、地位、等级、精神和修养的象征性符号,成为 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的判定依据;

另一方面, 文言 追求对语言的 文饰 ,具有文学语言的示范意义和文学发展的理论意义,体现出中国早期文坛的雏形特点. 文言 的发端是中国文学的开始, 文言 实践开启了一个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的元文学理论命题.在礼的文质论基础上,文质关系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进而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学思想,文学意义上的 文言 理论日臻完善,并长期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创作的发展.

第四章 礼仪 与 兴象 -- 兴象 的仪式来源及 比 、 兴 差异考辨.本章认为, 兴象 在中国诗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六经 均包含 象 ,而 礼仪 之 象 最为普遍,也最为人所忽略.礼仪是 兴 的艺术演示, 仪 通过 兴 表达, 兴 通过 象 实现,礼仪中的 兴象 是诗歌 兴象 理论的实践来源和理论来源.唐代孔颖达 兴必取象 论是对 兴 象征意义的总结和象征途径的揭示,是对 诗之兴 理论内涵的概括,也是鉴别比、兴差异的有效原则.依此理论,比........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