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摇摆白勺白芍 | 2019-07-11 |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孔子对舜、禹的颂扬用的同样是 巍巍乎 之语,就此而论,这与对尧的赞美并无差异,只是巍巍一词与尧字意义相契合,而舜、禹二词的本义,与巍巍没有直接关联.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对五帝之德的概括逐渐有所分别,开始突出各自的特点.《大戴礼记・五帝德》对于从黄帝到禹的五帝之德都有所陈述,各有侧重,不相重复,其中对于尧的赞词http://www.wenkuxiazai.com/doc/eea8b76eb84ae45c3b358cc5.html是这样开始的: 高辛之子也,曰放勋.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4]这段赞词与《论语・泰伯》赞颂尧的话语有相似之处,都是赞美尧的至高无上.这里所用的 如天 、 如日 、 如云 的比喻,都是突出尧之功德高远,天、日、云都位于高空,是人们无法企及的对象.《五帝德》对黄帝、颛顼、帝喾、舜、禹,都没有使用此类赞语.对尧的颂扬突出其功德的至高,与尧字的本义相契,延续的是孔子所奠定的传统. 《白虎通义・号》篇陈述五帝之德,基本上继承了《大戴礼记・五帝德》的说法,但文字较为简略: 帝中和之色,自然之姓,万世不易.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长存,故称黄 帝.谓之颛顼何?颛者专也,顼者正也.能 专正天下之道,故谓之颛顼也.谓之帝喾何 也?喾者极也,言其能施行,穷极道德也.谓 之尧何也?尧犹ii也,至高之貌.清妙高 远,优游博衍.众圣之主,百王之长.谓之舜 何也?舜犹bb也,言能推信尧道而行之[5]. 上段文字对五帝之号采用义训、音训、形训等多种方式,分别指出它们的内涵.五行说把五色与五方相配,黄色居中,故以中和释黄帝之号.对于颛顼、帝喾、舜,兼用音训和义训,以专释颛,以正释顼,以极释喾,以b释舜.这些解释与颛顼、喾、舜的本义相切合者较少,只有颛与专可以互训.文中对于尧采用形、音相结合的训释方式,将其解为至高至远,与这个字的原始本义一致.汉代皇帝刘姓,自称是尧的后裔,因此,文中对尧字所作的解释最为详细,并且把尧推到 众圣之主,百王之长 的至高地位,仍然和尧 字的本义相契. 东汉末期应劭所著《风俗通义・皇霸》篇陈述五帝之德,基本是沿袭《大戴礼记・五帝德》、《白虎通义・号》篇的说法,其中写道: 尧者,高也,饶也.言其隆兴焕炳,最高明也. [6]应劭直接承续前代经师的观念,继续以高释尧,这种切合其字本义的训诂作为一种传统而被固定下来. 尧,本义指至高,这种含义为古人所熟知,所以颂扬尧的功德往往采用立体提升的方式,用的是表示纵向极高意义方面的词语http://www.wenkuxiazai.com/doc/eea8b76eb84ae45c3b358cc5.html.不仅如此,有关尧的传说,还把他描写成身材高大之人.《荀子・非相》篇称: 盖帝尧长,帝舜短;
文王长,周公短;
仲尼长,子弓短. [7]这里提到六位圣贤,分为三组,每组两位身材的高矮相反.其中所说的 盖帝尧长,帝舜短 ,纯属历史传说,并没什么根据.所以,从杨、王先谦到梁启雄,各位注家对此都没有加以解释.荀子的这种说法,《孔丛子・居卫》篇再次出现: 昔尧身修十尺,眉八彩,实圣.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颔无毛,亦圣. [8]这里还是把尧和舜加以对比:尧身材高大,长十尺;
舜仅八尺有余.尧身材高大,从《荀子》到《孔丛子》反复加以确认,已成为定论.后来有关传说,不时重复这种说法.皇甫谧《帝王世纪》称尧 身长十尺 [9]214,沿袭《孔丛子》的说法,把他的身高说得更加具体. 在传说的古代圣王中,除尧之外,只有禹被描绘成身材高大的伟岸丈夫.《帝王世纪》称禹 身长九尺二寸 [9]218.而对于黄帝、颛顼、帝喾、舜,都没有这方面的传说.大禹是夏族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所载季札观乐之语: 夫能夏则大 ,夏可以解释为大.《诗经・秦风・权舆》所说的 夏屋渠渠 ,就是高大宽敞的房屋.尧,本义指至高.夏,是高大之义.因此,在传说中,尧和禹便成为身材高大的人. 综上所述,尧,本指至高.由此而来,人们对于五帝之一的尧,也就从高远方面展开想象,描绘他的身体伟岸,颂扬他的功德崇高.尧字表示至高的本义,对于尧的传说起着定向的制导作用,统辖有关尧的传说采用立体提升、纵向上伸的方式,形成相对固定的以至高为意义核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