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无理的喜欢 2019-07-11

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人.她又产生了搬家的念头,最终孟母把家迁到了一所学堂的旁边. 三迁 之教,使少年孟子得知母亲的良苦用心,自此之后便很少贪玩,还常常跑到学堂窗外,听着朗朗的书声如痴如醉.见此情景,孟母后来也把孟子送进了学堂. 为了供孟子读书,孟母每天起早贪黑不停地替人织布来维持生计,由于劳累过度,身体越来越憔悴.有一天,孟子上课时,心里总想着母亲,眼前不断浮现母亲疲惫地身影,耳边听到咔嚓咔嚓的织布声.由于思母心切,孟子便偷偷从老师那儿跑回了家.见儿子回来,孟母非常惊讶.问清原由,孟母非常生气,沉思片刻,便随手操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用于织布的纱线剪断了.断机之后,孟母潸然泪下.孟子知道自己错了,忙给母亲跪下,孟母语重心长地告诫道:不坚持学习,就和刀断布匹一样,是织不成有用的布的,只会半途而废.母亲的教诲,让孟子泪流满面,惭愧不已,内心深处真正明白了学习要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从此开始专心致志,潜心思考,体察万象,精研历代君王治国之策,尤其是对孔子和儒家思想推崇备至,并发下宏愿追随孔子. 历史上这两个非常著名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邹城不仅是这两个历史故事的发生地,还是《四书》之一《中庸》的创作地.接下来就要为您介绍一位重要的人物――子思,名,字子思,是孔子的嫡孙,《中庸》的作者,后世尊为 述圣 . 司马迁在《史记・孟荀列传》中记载 孟轲,邹人也,授业子思之门人. 孟子即子思的再传弟子.虽然子思藉贯曲阜,但是他常年在邹城讲学,并在这里写下了影响深远的《中庸》一书,以及他与孟子的关系,其祠庙及以《中庸》命名的书院都在邹城.子思祠,元代创建,是专门纪念子思的祠庙,与孟母断机堂毗邻.《述圣绩像碑》上端有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5年)御制的《子思赞》篆书.赞文下刻子思坐像,康熙年间孔毓铤立石.《述圣子思子赞》碑是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去曲阜祭祀孔子时所题写,为四言律诗,高度评价了子思经曾子的教诲,传道授业于孟子,并作《中庸》,以 述文师之意,穷性命之源,极天人之奥 . 中庸之道 是儒家学派的处世治学理论,最初是由孔子提出,在子思著作的《中庸》中得到深入阐述,南宋时朱熹将《中庸》、《大学》同《论语》、《孟子》编撰在一起,合称 四书 ,元代 四书 成为科举的必考科目, 中庸之道 开始广泛影响中国知识分子阶层. 中庸,是中国古代一个至高的行为标准,它是哲学上讲的那个最合适的度.中庸的理想状态,是一切处于和谐之中,这种和谐就是天地万物各安其位.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之道其实是通往极高明境界的一种适当的方法.中庸之道是对儒学的重大发展,对孟子产生了重要影响,后人把子思与孟子思想合称 思孟学派 ,是儒学的重要派别. 东路大门为 启贤门 ,两个主要建筑是供奉孟子父母的殿堂: 启圣殿和启圣寝殿, 启贤 就是表彰孟子父母 启发开导圣贤 . 启圣殿前碑碣林立,这些碑刻时间跨度大,从宋、金、元、明、清至今,历经800余年,内容丰富,有诏封、祭祀、拜谒题咏、捐资纪德、历次维修等,它对研究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孟庙的历史、书法艺术、民族交往、封建制度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为您介绍比较有代表性《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它完整地记载了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颁布的一道圣旨.圣旨中,文宗皇帝称孟子为 百世之师 ,赞誉孟子 有功圣门,追配神禹者 ,加封孟子为 邹国亚圣公 .从此, 亚圣 成为孟子的专用封号,人们把至圣孔子与亚圣孟子合称为 孔孟 .文宗皇帝的诰封,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孟子学说得到广泛传播,孟庙也得到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您已经注意到了,碑文上半部分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字,由元世祖忽必烈的帝师八思巴创立,当时称为 蒙古新字 .八思巴,藏族人,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 帝师 ,后人为纪念八思巴创立这种文字的功德,所以又称其为 八思巴文 .八思巴文在当时被作为官方文书颁行天下,也曾译出《孝经》、《大学》等汉文典籍,这种文字在加速蒙古族吸收汉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因书写不便,元朝灭亡后即已失传.这类碑刻在全国数量极少,因而更显珍贵. 《封孟父孟母圣旨碑》立于元延佑三年,碑文名为褒崇孟子父母,但实质是通过对孟父孟母的褒崇,进而表达尊孔崇儒的意愿,实现元仁宗皇帝以儒术治国的目的.他首先称孟子为 命世亚圣之大才 ,然后推原所自,离不开父母的教诲,故封其父为 邾国公 ,母亲为 邾国宣献夫人 ,这是孟子父母有封爵之始.碑文简洁练达,朴实无华,叙章周密,表意精确,为制诏中的杰作. 在众多的碑刻中,历代题咏者不乏其人.有皇帝三人:南宋理宗赵昀,清代爱新觉罗・玄烨、弘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