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9-07-14 |
玩幼儿园游戏,让小的当小朋友.同时我还开展了游园活动,让老生带着新生到各个游戏室去玩.他们一方面要帮助新生,另一方面要清楚地介绍游戏玩法让新小朋友玩.这一活动使幼儿在不同的交往情境中,与不同的交往对象进行了交往,不但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二)鼓励友好约定培养孩子有责任感. 新生与老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容易加进老生的游戏团体,所以新生和老生之间的交往不可能都是充满柔情和关爱,孩子之间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我想这即使在同龄编班中也是存在的,其实连我们大人都是一样的,在一个团体中会有不少小的团体,说得来的、兴趣相投的就会在一起多一些,一个人融入到一个新的团体也需要一些时间和过程.孩子嘛,如果是年纪差不多,肯定共同话题就多一些,因而新生老生分着玩是件挺正常的事情.通常在孩子们发生纠纷的时候,我们老师最直接的反应责怪老生,要求他们带好新生,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很多情况不是我们老师能够掌握的,老师给老生过分的施加责任,老生对新小朋友就会有避之惟恐不及的心理,一有玩伴,自然就会将小跟班给忘了.因此在活动前,我会事先和个别孩子约定好,让他有责任感,一旦在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我不会去打断孩子们的玩性,也不会加给老生责任,而是提醒他们要照顾新生,只要老生能和小跟班玩在一起,我就奖励称赞他们.
(三)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一致. 家长与人交往的方式其实也是在让孩子感受什么是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帮助.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的孩子从小独自惯了,不愿意、不善于与别人相处;
有的孩子太霸道,在家娇生惯养,到了幼儿园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等等.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
(四)偶尔当当跟班,心情愉快也挺不赖. 大孩子、老生的心理恐怕都是认为小孩子、新小朋友啥都不懂,而小孩子、新小朋友又恰恰喜欢追着大孩子玩,于是,小一些的孩子就成了大孩子的小跟班.这就容易让我们家长和老师感觉孩子可能没有被接受、受到了排斥,心里难免不好受,可是我认为如果给孩子些时间,相信他能找到自己的方式融入进去或是寻找到他适合自己的小圈子,只要是人与人的交往,就会有不同的方式和各种的问题,让大孩子渐渐学会照顾小孩子并从中体会长大的成就感,让小孩子不断向大孩子学习、吸收、渴望成长.孩子偶尔当当跟班,我们大人也不必要过分紧张,因为这是他生活中的一种经验,只要他不是经常留着眼泪跟在其他孩子后面一个玩伴也没有的话,那就让他偶尔受些拒绝又何妨.片段三就说明了这一点,沈兆峰小朋友是插班生,人也长得比较矮小,他也和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瞧瞧他,毫不疲倦的跟着其他孩子,蹦呀跑得尾随着,丝毫不管伙伴们理不理他,看着他那开怀大笑的样子,这小跟班也当的不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