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 2019-07-14 |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面向 十三五 ,武夷山必须全面总结 十二五 发展重大成就,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紧密对接国家旅游度假城市发展潮流和建设标准,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着力补齐自身短板,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 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紧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较好地完成了 十二五 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 十三五 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总量实现突破,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由2010年的65.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5.14亿元,年均增长11.2%.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0453元增加到2015年的58630元.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达11.73亿元、9.5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7倍和2.02倍. 十二五 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年均增长13.6%和25.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业态创新取得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9.1∶33.4∶47.5调整为2015年的18:32:50.积极推进 三个转变 ,成功创建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2015年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975.81万人次和158.83亿元.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杜坝旅游服务园区、樟树文化创意产业园、仙店生态创业园区等初具规模.先后制定实施现代农业、绿色工业、会议会展、总部经济、赛事品牌培育、文化创意、文旅融合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探索发展以电子商务、总部经济为特色的新兴业态. 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城乡建设协调推进. 十二五 时期,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合福高铁南平段建成通车,武夷山机场国际候机楼竣工,新机场场址确定.统筹推进 五大片区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度假区完成立面改造,旧城改造和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加快推进,稳步推进给排水、垃圾处理、电网等市政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严守生态环境底线,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年度任务,超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80.15%,生态公益林比例在全国县级市中保持第一.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入选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黄龙岩省级自然保护区获省政府批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崇阳溪干流及主要支流 河长制 ,全面完成梅溪流域治理工程. 突出茶旅扩大开放,城市品牌效应彰显.成功举办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三届海峡两岸朱子文化节及纪念朱熹诞辰885周年活动.武夷山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申报非物资遗产备选项目,主动融入 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成功举办第三届中蒙俄 万里茶道 与城市发展(武夷山)市长峰会,在武夷山设立 万里茶道 国际联盟城市秘书处,巩固了 万里茶道 起点地位,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开展文化经贸合作,发展与境外友好城市关系.深入实施朱子文化 五项工程 ,加快推进五夫朱子文化生态园建设,进一步扩大武夷山朱子理学发源地影响.采用市场化机制,策划举办了国际马拉松、国际骑游大赛、国际轮滑节等一系列体育赛事.武夷山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水平提升.公共卫生、社保医保、教育、文化、就业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市立医院新院建成,完成整体搬迁并正常运行.新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茶文化)艺术之乡、历史文化遗产普遍得到修缮,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普遍加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