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2019-07-15

2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南部,是广西东大门,市区紧接两广边界,地处 三圈一带 (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梧州市地貌属华南丘陵区,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丘陵地占总面积的80%以上,市区建筑很多依山而建. 梧州市位于东经110°18′~111°40′,北纬22°37′~24°18′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区通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1478mm,最大年降雨量1906.9mm,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1%.日降雨量≥50mm的暴雨天数多年平均在4.1~5.2天之间,最多年份为8~12天;

降雨量≥100mm的大暴雨天数多年平均为0.5~1.1天,最多年份2~3天;

最大日降雨量可达334.5mm,辖区内年平均气温21.1℃. 区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浔江、桂江在市区相汇成西江,集广西700多条河流水量,流经梧州的出水量约占广西总径流量的85%以上.浔江(西江)、桂江水位受雨汛影响显著,多年平均流量6633m3/s,最高水位27.67m,最低水位2.50m,最大水位变幅25.17m. 2.2地质灾害概况 梧州市是广西城市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其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其中2006年6月8日,市区遭受百年不遇暴雨,6月8日凌晨至6月8日10时,降雨量达300mm以上,市区各山坡地段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2000多处,造成13人死亡,2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6.5亿元;

2010年6月份,梧州全市普降大雨暴雨,局部大暴雨,引发了多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是岑溪市南渡镇、马路镇及苍梧县沙头镇遭遇突发性特大暴雨,分别在2010年6月2日及6月15日产生群发性地质灾害,造成了33人死亡,8人受伤,损坏房屋5181间,撤离群众3408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1070.9万元. 3指挥体系构成与职责 梧州市人民政府设立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抢险救援与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指挥中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先期处置特大型、大型突发地质灾害.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辖区内小型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处置工作,先期处置特大型、大型、中型突发地质灾害.对于地质灾害范围超出梧州市行政区域的,报请自治区主管部门协调指挥,由市人民政府与有关市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应急处置.对于地质灾害跨县行政区域的,由市指挥部协调指挥. 3.1市指挥部 3.1.1组成与职责 指挥长: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市长 副指挥长:协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各县(市、区)政府、梧州军分区、市政府办、梧州消防支队、梧州武警支队、市发改委、工信委、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住建委、市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商务局、卫生局、广电局、安监局、市监察局、工商局、旅游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水文水资源局、地震局、气象局、文新局、桂东公路管理局、铁路办、供电局、市农机局、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分管负责同志. 职责:统一领导全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抢险救援与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指挥市内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与抗灾救灾工作;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