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 2019-07-16 |
由于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以测试的选文以人物传记为主.有些试卷中的测试材料虽然不是直接采自史书,但表达方式与史书中的传记也较为类似.只有去年的湖南卷、湖北卷和今年的北京、湖南、山东、上海(其中一篇)少数试卷使用了非叙事类的文本来作为测试材料.这表明叙事类的文本文言文更适合对高中生考查阅读能力.近几年考查的实词大多数是课本中出现的,如汲、迎、彻、寻、属、籍、薄等,即使有些义项并不常见,考生通过上下文也基本可以推断.而且除了少数试卷外,多数的试题都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这也无疑降低了难度.综观各卷,考查的实词以动词居多,尤其是那些古今意义有一定差异的词汇,活用或者通假的词也常常会成为考查对象.翻译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句子的意思,这是最为有效地检验考生文言文理解程度的方式.从能力要求的角度来说,"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是一种比较综合的能力.对于命题者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如何选择翻译的句子.一般来说,这个句子都不能太长.除此之外,这个句子还需要具有"采分点".所谓的"采分点"一般是指特殊的文言语法现象(活用、倒装等)和句子中关键的词语.因此,文言文翻译实际上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文言语法知识以及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翻译考查的知识重点一般有:重点实词、词的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虚词、通假、偏义复词等.此外,因为考生需要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所以翻译题也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虚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否深入地理解虚词的用法,直接影响到对文言文意义的理解.在语文高考中,虚词用法的习题也是最经常出现的题目之一.近些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考生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虚词的用法是指文言虚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它涉及词语和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试题考查的重点则是辨别虚词在不同语境中意义和用法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