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没心没肺DR 2019-07-16
《倔强的小红军》,这是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我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具体表现如下:

一、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因为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离现在的学生很遥远,为了让学生能融入情境,课上,一开始就叫学生们谈谈对长征的了解,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岁月中,感受一下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与文本对话,自主探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这方面老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杨老师在教学时以"骗"字为突破口,从分析"骗"的方法;

抓"骗"的破绽;

体会"骗"的精神三点入手,出示一系列阅读思考题,而胡老师则主要从小红军为什么要骗红军?陈赓为什么受骗?为什么说"陈赓同志全明白了"而不说"陈赓同志明白了"?这三个题目出发让学生主动的阅读文本,寻求答案(同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朗读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会).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已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情景,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就容易让学生领悟人物精神,受到感染.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有很多人物的对话描写,杨老师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人物的品质,胡老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用演一演的方法帮助学生再现情景,加深感受,体会小红军的良苦用心和陈庚同志的善良与无奈.如"满不在乎""命令""倔强""腰一挺""无可奈何""一拉""轻轻地拍了拍"等.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这种教给学生"边读边演-----体会感情"的读书方法,也更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

四、鼓励学生,增强自信 在教学时都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建立自信,更乐于学习,很值得我借鉴. 当然,综合这两节课的情况,本人还提出了几点建议:

1、 有关战争年代的课文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严重脱节,教师在教学前可以不失时机的把学生曾经读过的有关长征的课文(如:《丰碑》、《金色的鱼钩》等)和有关长征的影视片融入本课的教学,这样可以极大的丰富本课的教学资源.

2、学习课文时,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有关的内容,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大.

3、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这两篇课文我个人认为大多都在强调学生的情感归属,但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方面有点欠缺.如说故事,提问题;

积累字词,写片段,写感受等方面.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