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r9梯 2019-07-16

有居官受职的禄,不谋自来的,这是善人享荣华的报.作善的人,邪神都要退避他,故疫魔疠鬼,不敢侵犯;

正神常要拥护他,故消灾解厄,托赖安全,这是善人享康健的报. 善是一切安乐之本,世间的一切圆满都依善而生.以净土为心,净治身语意,奉行善法,当然有益于生前. 【其次为业缘所夺,而不能专志于此.苟有志焉者,亦恶缘可以自此而省,善缘可以自此而增.恶缘省而不已,终必至于绝其恶.善缘增而不已,终必至于纯乎善.恶既绝矣,善既纯矣.非为君子而何?非为大贤而何?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谓无益于生前乎?】 次一等人为业缘所夺,而不能一心专志行善(即善习弱,恶习强,一时还做不到清净无染.),但只要立志不移,就能使恶缘从此减少,使善缘从此增多.恶缘减之又减,终究达到绝恶的境地;

善缘增之又增,终究达到纯善的境地.到此,无丝毫之恶,全心是善,不是君子,又是什么?不是大贤,又是什么?由此看来,遵佛教导,以净土为心,谁说对生前无益? 【又其次,不知礼义之所在,不知刑罚之可畏,惟气力之为尚,惟势力之为趋.】 再次一等人,浑浑噩噩,不知礼义的所在,不知刑罚的可畏,唯一崇尚气力,趋向势力. 能知尊卑大小,不违准则,即是礼;

能判别是非,所行合乎善道,即是义(义是合宜之义). 不知礼义之所在 ,即不知世上有礼义的存在,所为与礼义背道而驰.表现为:不孝父母,轻慢师长,交友无信,忘恩负义,反叛暴戾,横行威势,侵犯他人等等. 不知刑罚之可畏 ,即不知造非礼非义的罪业,现世受法律制裁,遭受厄难,来世还要堕在恶道中长劫受苦. 惟气力之为尚,惟势力之为趋 :既不知有礼义需遵行,有刑罚需畏惧,便使人唯一崇尚权势、能力,以为拥有权势、能力,就可以在世上肆意妄为,谁也奈何不了他.岂不知因果律不随个人意志为转移,即使你不承认它,它都会丝毫不爽地起作用.为所欲为的结局,只是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苟知以净土为心,则亦必知省己而自咎.所为虽不能皆合于礼义,亦必近于礼义矣.虽不能尽超乎刑罚,亦必远于刑罚矣.渐可以脱小人之域,而终为君子之归.庸人稍知佛理者,世必目为善人,此其效也.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谓无益于生前乎.】 如果这类人能立志修净土,也一定知道反省自责.行为即使不能全合乎礼义,也必定接近礼义.即使不能尽超出刑罚,也必定远离刑罚,渐可脱离小人范畴,终归为君子.常人稍知佛理,世间人就视他为善人,这就是佛法教化的效果.由此看来,遵佛教导,以净土为心,谁说对生前无益? 【或曰:从孔子之言,而以儒教为心,岂不益于生前乎?何必净土哉.】 有人说:遵从孔子言教,奉行儒教,不就能利益生前吗?何必再修净土?岂不多此一举. 【曰:此世间法耳,非出世间法.世间法,则不出于轮回.出世间法,则直脱轮回之外.净土既益于生前,又益于身后者,以其兼世间出世间法故也.】 答:孔子设立的儒教是世间法,并非出世间法.世间法虽能给解脱道做基础,但不能超出轮回,出世间法则直超轮回之外.净土法门不但有益于今生,还有益于后世,因为它兼具世间法与出世间法. 轮回的根源为我执,由我执起惑造业而造成轮回.世间法没有开示无我空性,也没有开示戒定慧三无漏学,更没有开示仗佛力带业往生、直出轮回的特异方便,所以其功能只成就人天善趣,不能超出轮回.而修持净土,心善、口善、行善,现前能得到世间安乐,把这一切善根回向西方,又成为净土资粮,命终往生净土,从此只进不退,终至福慧圆满而成佛.所以说净土的教法贯通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从现前至究竟间,相续不断地作利益. 净土起信二 【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前篇所言是也.论其迹,则见于早晨一茶之顷,而不必终日泥,十念法门是也.】 净土法门有理有迹.理是内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于这一念心.迹是外在所现的修行. 说到净土妙理,就在日常起用中,从没有离开,也就是前篇所说的 心净、语净、身净就是净自土 .从早到晚,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中的一切善根都回向往生,就都成为净土资粮.误犯过失,诚心忏悔,回向西方,也成为净土资粮. 说到它的表现,早晨喝一杯茶的功夫,就能做净土修持,不必整天固定在一种方式上,就是所谓的十念法门. 此法是宋朝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忙、无暇修持的人设立的.今天事务繁忙的在家人,也可依之修持.方法是每天早晨盥漱完毕,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 南无阿弥陀佛 .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最后念发愿偈回向.念完之后,礼佛三拜而退.没有佛像,就向西问讯. 为什么尽一口气念?因为众生心思散乱,又无时间专门念佛,尽一口气念就是借气摄心,心自然不散乱.但须随气长短,不能勉强多念,勉强了会伤气.念佛声音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适中,如此念十口气,连续不断.而且,只可念十口气,不可念二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