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 2019-12-20 |
03 2017.
12.01 星期五 责编:原二军
电话: (010)67118620 传真: (010)67113138 E-mail:[email protected] 业界评说 加大执法力度 倒逼产业升级 周宏春 近年来,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 众对宜居环境的诉求, 新 《环境 保护法》、 大气十条 、 水十条 、 土十条 等政策法规相继 发布, 对优化供给侧结构起到了 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 随着中 央环保督察力度的加大, 环境执 法影响地方经济的声音也时有 出现.在笔者看来, 强化环境执 法, 淘汰的是落后产能和污染型 企业, 在短期内会对地方经济造 成影响, 但从长远来看, 会推动 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来新 的投资机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 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环境执法有助于推动 产业结构的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 多年来的政策目标, 由于工业化 和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尚未收 到预期效果, 长期以来形成的粗 放式发展惯性仍然存在, 并带来 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要改变这 种发展惯性, 需要理念创新, 以新 发展观引导、 政策调控、 创新驱动、 环保督察倒逼、 公众参与等措施, 还自然以宁静、 和谐、 美丽. 产业结构升级虽然有利于 环境质量改善,却是需求导向的.尽管政府可以发挥调控作 用,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缩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 间.但企业生产首先要满足市 场需求, 且在一定程度上由消费 者的收入水平所决定.例如, 一 个农民工进城打工, 刚开始不会 想买好车子、 大房子, 因为没有 钱, 向银行贷款也没有抵押, 只 能量入为出买些基本生活必需 品.一旦经济条件好转, 就会买 好的用品 (因而拉动产业结构升 级) , 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新的诉 求.环境标准在提高, 环保投入 逐年增加, 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环境质量改善成为必然趋势. 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 密切相关, 相辅相成: 环境污染 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生态破坏则 是发展不够的表现.如贫困时, 人们为生存要砍柴烧, 且易陷入 贫困-生态退化-贫困 的恶性 循环.由于国土辽阔, 各地发展 水平不同, 粗放式发展的 惯性 在不少地方和行业依然存在. 环境执法是把 双刃剑 , 既 冲击资源密集型、 污染密集型经 济, 也有利于技术密集型、 环境 友好型经济, 后者正是经济转型 所需要的, 也是产业升级方向.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将对落后技 术、 产品乃至产业产生影响, 这 是不可避免的.一些污染型的 小企业, 也能为地方政府增加税 收、 提供就业机会.这种污染企 业的污染物如不加处理就直接 排放, 不承担治污成本, 其产品 无疑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但这 种行为不但扰乱了市场秩序, 影 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还加大了 社会的不公平, 必须加以改变. 环境执法是改善民生 的必然要求 在不少地方, 企业造成的环 境污染后果往往由周边群众承 担. 先污染后治理 甚至演变为 只污染不治理 , 很多 散乱污 企业在一个地方生产三五年就 搬迁, 最终导致了 老板发财、 政 府埋单、 群众受害 的结果. 因此,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关闭污染型企业, 就是改善民生 的必然要求, 也是对群众期盼宜 居环境诉求的回应.虽然这会 对地方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从地方经济长远发展来说, 污 染欠账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 的瓶颈.地方经济要实现可持 续发展,就必须补上环保这块 短板 . 更值得关注的是, 好的环境 质量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产生 新的就业机会.事实上, 好的生 态环境本身就是民生.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环境价值越 来越大,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吸 引投资的条件, 环境价值核算也 证明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 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 产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 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节能减排等战略性新兴产 业, 不仅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的替代产业,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 点, 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总之, 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 型企业, 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影 响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生活, 但 从长远来看, 随着地方环境质量 的改善, 会发展有利于改善环境 质量的新兴产业, 会形成新业态, 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也符合共享 发展理念的要求, 即经济发展成 果必须由全体民众公平分享. 提高环境执法能力, 形 成常态化机制 必须把保护环境这件事关 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紧做好, 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呼吸清新 的空气, 吃上放心的食品, 有一 个宜居的环境, 这既是 十三五 规划纲要的目标, 更是党中央、 国务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庄严承诺.对此, 我们不能有丝 毫的松懈. 目前, 我国已进入环境保护 的攻坚阶段, 向污染宣战 是政 府职责之所在.我们既不能为 追求经济高速 增长付出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也不能因为保护环境而限制发展, 延缓工业 化、 城市化进 程.而要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处理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以 法律、 标准、 经济的和必 要的行政措施为抓手,加大信息披露、监督和处罚力度;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投入和废物排放发展经济, 以更加高效的经 济投入保护环 境,还大自然天蓝、地绿、水清的本来面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要实现这一目 标, 就要提高环境执法能力, 形 成常态化执法机制. 推动环境执法常态化.环 境保护必然伴随我国工业化和 城镇化的全过程, 是一场 持久 战 .让环保法 硬 起来, 真正 成为一把利剑, 必须从 督企 到 督政 , 实现党政同责, 以免助 长企业 检查时关门、 人一走再 开 的行为.抓环境保护不能虎头蛇尾,而要善始善终,久久为功.环保督察和执法工作要常态化、永远在路上,就是要表明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就是要打消 松一口气 再等一等 的侥幸心理. 明晰环境执法边界.以环 境质量改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违法生产、 超标排放、 未安装 污染治理设施、 治污设施运行不 正常的企业依法追究责任, 加大 处罚力度.要完善评价考核体 系, 加大资源消耗、 环境损害等 指标在政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 对地方党委政府的环境保护不 作为加强督察, 以解决 形象工 程 政绩工程 以及不作为、 乱 作为等问题. 提高执法能力.要加大对 环境执法部门支持力度, 包括能 力建设、 培养执法人员的执法水 平和能力, 并对 关闭企业的有关问题进行咨询指导.不允许或禁止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执法部门要敢于担当, 承担责任, 对工作不到位、 工 作不力的人和事要问责, 对渎职 失职的要依法追究, 从而使环境 执法起到 撒手锏 而不是 棉花 棒 的作用. 鼓励公众参与.应采用形 象生动、 语言通俗、 贴近生活的 语言,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要鼓励群众从我做 起、 从小事做起, 不使用一次性 产品, 做好垃圾分类, 重复使用 购物袋, 彻底破除铺张浪费、 比 阔气、 讲排场等陋习, 在全社会 形成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社会 文明新风尚, 形成绿色消费的生 活习惯. 依靠先进理念引领、 政策调 控、 创新驱动, 加大环保督察及 环境执法力度, 倒逼产业升级, 推动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我国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收到预期 成效, 环境质量改善的 十三五 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单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 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型企业, 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影响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 生活, 但从长远来看, 随着地方环境质量的改善, 会发展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 新兴产业, 会形成新业态, 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绿色畅言 根治农村垃圾顽疾重在落实责任 薛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 报告中指出, 加快生态文明体 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 美丽中国, 城市与乡村并重.而 建设美丽乡村, 就需要解决好农 村垃圾治理问题. 农村垃圾问题多年来未得到 根本解决,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 地方政府对农村垃圾治理重视程 度远远不够, 由此导致了资金投 入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人员 配备明显薄弱等问题.二是相关 法律滞后, 制度缺失. 《环境保护 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对垃圾处理提出 资源化、 减量 化、 无害化 的要求, 然而具体针对 农村垃圾方面的内容并没有.三 是农村居民环境意识淡薄, 对垃 圾危害认知缺乏, 对垃圾处理的 主观意识差, 主动性不强. 要解决农村垃圾问题, 笔者认 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 落实责任, 建 立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按照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 落实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