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人间点评 | 2012-12-30 |
2016 年5月,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 《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 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明确提 出: 着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模式 创新, 建立健全完善的再生资源 回收体系. 本政策针对废电池收集环节 混乱、 效率低下的现状, 明确提出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我国现阶 段的形势来看, 回收是制约废电 池资源化利用的最大 瓶颈 之一.针对废铅蓄电池、 废新能源 汽车动力蓄电池等目前和未来的 重点防治对象, 鼓励采用信息化 技术建设全过程监管体系, 以改 善目前废电池在收集、 运输、 贮存 等环节较为混乱的现状. 这一信息化体系与国家《互 联网+行动计划》 相符, 对探索民 用危险废物实时在线的转运、 贮 存监管、 可视化的管理系统提供 了技术手段, 促进线上、 线下一体 化的实时监管平台, 为全国性高 效、 快捷的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基 础, 符合系统化、 科学化、 精细化、 信息化的环境管理新模式. 同时,鼓励研发智能化的废电池利用等新技术.通过自主创 新或者采用国家推广的清洁生产 工艺, 实现清洁生产;
通过研发自动 化、 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利用技术, 以减少污染物的环境排放, 切断或 减少污染物与人体的暴露途径. 记者: 《技术政策》 的最大亮 点是什么? 答:
1、 有力支撑 土十条 的 实施
2014 年3月18 日,环境保护部审议并原则通过 《土壤污染防 治行动计划》 .会议要求全面强 化监管执法, 重点监测土壤中镉、 汞、 砷、 铅、 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 烃、 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 重点监 管有色金属矿采选、 有色金属冶 炼、 石油开采等行业. 技术政策在废电池的回收、贮存与运输环节均指明了污染防 治方向.鼓励对废电池回收与资 源利用、 鼓励智能化、 自动化等污 染控制技术, 将有效降低环境污 染物排放, 促进再生过程的清洁生 产水平提高, 为 土十条 的实施将 发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
2、 废电池的生产者责任延伸 针对废铅蓄电池、新能源汽车废电池 (属锂离子电池) 的环境 安全问题, 提出了贮存、 运输与处 理环节的风险控制技术, 并鼓励 研发逆向拆解等新技术, 结合生 产者责任延伸制的落实, 鼓励电 池生产企业履行生产者延伸责任, 推动相关产业链形成闭合循 环的发展模式.本技术政策与国 家大的方针政策一致, 在政策正 式发布后,国务院印发了《十 三五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和 《关于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推行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 〔2016〕
99 号) , 分别对利用互联网线上、 线下回收模式、 生产者责任延伸 制度等做出类似规定, 与本政策 方向和内容完全一致.
3、 废铅蓄电池的全过程管理 针对废铅蓄电池回收过程混 乱、 环境风险大等现状, 首次提出 铅蓄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流向追踪 管理理念, 将污染控制从生产企 业延伸至消费者, 为高污染废民 用品的管理提出了污染责任延伸 的思路. 记者: 《技术政策》 对废电池 的回收责任主体是如何划分的? 答: 政策明确提出 鼓励电池 生产企业履行生产者延伸责任 , 体现了 谁家孩子谁抱走 的原则.生产者责任延伸, 回收责任 自然也延伸.对于废铅蓄电池, 由于其环境风险性较高, 本技术 政策比修订前要更为严格, 提出 了全过程管理原则, 不仅延伸到 大的批发商、 零售商, 甚至延伸到 消费者, 消费者不能将废电池随 意交付给小商贩.新能源汽车电 池作为车辆的核心零部件, 整车 生产者也应承担回收的一部分责 任.具体回收时, 由于物流成本 制约, 必须社会多方参与才能真 正降低回收成本, 因此, 政策明确 提出应社会多方参与回收共同承 担责任, 鼓励电池生产企业、 废电 池收集企业及利用企业等共同建 设废电池收集系统. 记者: 《技术政策》 最终实现 的控制目标是什么? 答: 《技术政策》 最终实现的 控制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逐步建立废铅蓄电池、废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等的收 集、 运输、 贮存、 利用、 处置过程的 信息化监管体系.明确现阶段铅 蓄电池、 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建 设方向. 二是通过废电池收集、 运输、 贮存、 利用与处置过程的污染防 治技术和鼓励研发的新技术等内 容, 为废电池资源化过程的环境 管理与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总之,在废电池环境风险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 《废电池污 染防治技术政策》 解决报废铅蓄 电池、 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 污染问题进行了引导, 指明了发 展方向, 也为电池生产商、 整车企 业、 回收企业和监管部门敲响了 警钟: 废旧电池污染不容忽视, 各方须加快步伐,加大监管力度.只有各方共同努力, 才能落实废 电池污染防治工作, 实现废电池 的可循环、 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农林废弃物总量 正呈逐年增长之势, 对环境的压 力不断加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 所长常纪文在日前举办的首届 中国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高 峰论坛上介绍说, 未来解决上述 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是利用农 林废弃物发电. 然而, 我国农林废弃物发电 产业目前的总发电量在整个电 力产出中占比不到 1%.不少与 会专家认为, 虽然农林废弃物发 电产业环境效益明显, 但经济效 益不佳, 需要更多支持政策. 小电厂怎样撬动大 生态? 农林废弃物能源化道路10 年来,形成 上下相连、 产业共生 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