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wl西瓜xym | 2015-08-11 |
在母亲的影响和熏陶下读了大量文 学书籍,并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 趣;
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时,确定人 生的志向;
为了成为神经外科医 生,接受近乎残忍的高强度培训;
与露西相爱,并步入婚姻;
在行医 过程中,目睹太多的人与死神相遇 或擦肩,旁观生死是司空见惯事, 又输于命运是覆雨翻云手. 其实,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 我对保罗,除了深深的遗憾,还有 很多由衷的感动.感动于他有知心 的朋友、深爱的妻子、并肩的同 事,以及深爱他的家人.正是这些 脉脉的温情,支撑着他,走过这一 路与死神同行的时光. 在自己基本上已经确认患上肺 癌之前, 保罗安排了去往纽约与几 位大学的老朋友度假.正是在度假 时, 保罗第一次把 癌症 说出口, 向 好友坦露心扉, 坦陈了最深的担忧. 在确诊肺癌之后, 面对深爱的 妻子, 他说 我需要你 ;
而他的妻子 立即回应: 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她 用行动表明了对他的支持, 陪他一 起治疗, 与他一起延展生命, 而非等 死, 比如, 生下女儿卡迪. 还有主治医生艾玛,正是她, 鼓励保罗找到自己最看重的东西, 并鼓励保罗重返医生的岗位且顺利 毕业,拿到神经外科主治医生和教 授的资格. 以及保罗的家人,他的父母、 兄弟,给了他稳定的爱和陪伴.他 们一起过节,照顾卡迪,共同讨论 保罗的病情. 保罗坐在轮椅上, 抱着卡迪.他父亲在旁边看顾.他 母亲和我坐在不远处的沙发上.保 罗给卡迪唱歌,在膝头轻轻摇晃着 她.她咧嘴大笑…… 正是在这么多人、这么多爱的 支持和鼓励下,保罗才有稳定的信 心,与死神打交道的同时,完成工 作,写下本书,拥抱所爱之人,并 做足充分的准备,最终指向那句 我准备好了 . 这本书的后记是保罗的妻子露 西写的,记录了保罗生命最后的时 光,以及保罗去世后的一些葬礼安 排. 保罗被安放进一个柳木棺椁, 葬在圣克鲁斯山上一片田野的边 缘, 可以俯瞰太平洋和海岸线. 保 罗的坟茔朝西, 越过大约八公里翠 绿的山巅, 与大海遥遥相望.他周 围的山丘野草丛生, 针叶树木繁茂, 黄色大戟属植物漫山遍野. 全书至此接近尾声,我却想起 了一首顾城的 《墓床》 ,以及顾城 曾经对死亡的思索,或许这些思索 很多人都有过―― 我很小的时候突然感到了死 亡的空虚,人死了就要变成灰烬被 涂在墙上,这是我
5 岁时的一个感 觉,最重要的感觉就是我是要死 的,我必死;
我是真正的大吃一 惊.这种无可奈何的宿命的恐惧感 觉一直跟随着我,使我感到一种无 处不在的可怕,一切都变得毫无意 义.我在长大,时钟在身体里走, 白色的灰在生长……我想我可以再 活一天,死放在明天就不用害怕, 我锯木头,拉石灰,说话,不用逃 跑,也不用道歉,不怕钟在身体里 走,死放在明天,明天钟就会停 下.一切都不用害怕. 仿佛一方生命的镇纸 仿佛一方生命的镇纸 ―― 《 当呼吸化为空气 》 读后 胡瑞婷 品书斋 本报讯 (问水) 传统中国以群体伦理为社会价 值本位,今日中国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转型,则让 个体生命浮出历史地表,且引发了全民性的价值动 荡.其中,如何看待1949―1966这十七年中的人 生形态与价值指向,是今日国人经常争论的热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傅书华所著 《个体生命视角下的 十七年 小说》 ,该书从个体 生命视角,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为指导思想,重 读对几代国人特别是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