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ddzhikoi | 2016-03-31 |
1968 年, 生活所迫,
26 岁的张宝金从山东无 棣县来投奔在元宝村的二哥.有一手裁缝好手 艺,为人老实又勤快,他在元宝村很快赢得口碑. 得知这 好事 落自己头上时, 张宝金头摇得 像拨浪鼓. 裁缝我在行, 种地是外行.来到元宝, 我就 想安安生生过日子. 张宝金打小体弱, 这几年在 元宝村顺心顺意,身体渐好,手上也攒了点小钱. 干队长, 这裁缝活就得撂下了.家里几口人 吃饭可咋办? 宝金啊, 四队就指着你了 宝金啊, 这是上 级信任你 ……看着乡亲的苦、 瞅着贫瘠的土, 张 宝金横下一条心, 就干
8 个月!实诚的张宝金撂 下了话: 秋收打完场, 请重选队长. 张宝金不会想到, 打那一刻起, 他的命运就 再没有和元宝村分离.历经一次次暴风骤雨, 总是他和村两委班子挺身而出, 替村民遮风挡 雨.以至于多年后的2018 年1月,在村民和党员的挽留下,
76 岁的他再次连任村党总支书记. 不懂种地的张宝金, 放下针线活就和种地较 上了劲.很快, 病灶找到了: 糊弄! 干多干少一个样, 队员们出工不出力;
干好 干坏一个样, 撒籽粒一半籽埋在土里, 一半籽露 在外面;
只凭经验不信科学, 领回来的化肥趴在 仓库里睡大觉…… 想要种好地, 哪能不摸清它的脾气? 张宝 金细细研究县里发的讲科学种田的手册, 要我 看, 按这上面的法子干, 最差的年头一个工分也 能有
1 元钱, 好年头得奔
2 元5角! 张宝金特地在自己的衣服里侧缝了个大兜, 就装着这本手册, 整天泡在地里琢磨.他带着队 员去公厕掏大粪制肥、 买其他队闲置的化肥, 又 去市里物色良种……花三倍于别人的功夫, 精心 伺候着每一分土地. 有人冷眼旁观, 有人冷嘲热讽. 队里的老农说, 花三倍多功夫, 能打出多三倍 的粮吗?年轻人虽跟着张宝金挽起裤脚干, 却也 心怀忐忑;
更有人放出话, 这小裁缝要是能把生产 四队的工分干到
2 元钱, 就倒着爬出元宝…… 土地是最实诚的, 你待它有多真, 它回馈你 的粮便有多沉.1976 年秋收, 元宝四队粮满仓. 四队交的粮, 比其他
6 个小队的总和还多!一 个工分一下值了
2 元多钱. 记者驻村蹲点间, 遇到当年参加科学种田的 老人们, 提起张宝金, 他们总不忘说一句, 当年 若没有他 '
临危受命'
, 恐怕就只有历史上的 '
光 腚屯'
, 而没有今天的亿元村. 经历春夏秋三季辛劳的张宝金也在思索: 比 土地更实诚的, 是元宝的人.你待他们有多真, 他们便待你有多诚.
1979 年, 张宝金光荣入党, 时任尚志县委书 记冯文翰是他的入党介绍人.1980 年, 他带着村 民们的期盼, 扛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你们可得好好干!家里连个子儿都不剩, 全拿出来了 包产到户让村民家底渐厚,但27 万元的贷款仍如一块巨石压在他们胸口.为了偿还外债, 元宝村在市场经济的风雨 中, 闯出了一条工业兴村的路子
4 月17 日一早, 元宝村西头.村集体企业金 雪莲铅笔厂办公室里, 总经理关春祥正与合作伙 伴高元帅琢磨新订单. 我们厂年产
2 亿多块铅笔板, 60%是高端产 品, 大部分供给金雪莲. 宝森木业总经理高元帅 说, 厂里
100 多名工人都是元宝村和周边村的村 民.月工资
3000 元打底, 比尚志市区还高哩! 铅笔,是元宝村引以为傲的产业.鼎盛时期, 全国约 1/4 的铅笔、 3/5 的铅笔板出自这里. 多年来, 正是以铅笔为核心的木材加工业, 让元 宝村成了远近闻名的 亿元村 . 土地不会说话, 但市场千变万化.从田地里 战天斗地到市场上披荆斩棘, 一次次关键时刻若 非党员带头, 元宝村恐非今日之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