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ddzhikoi 2016-03-31

1983 年,改革春风拂过元宝村.包产到户后, 村民干劲空前高涨, 家底也渐渐厚实.到了

1985 年, 元宝村人均年收入已从

1977 年的

42 元 跃升到近

500 元. 村民富了,张宝金等一班村干部的心却没落定.历史上欠下的

27 万元贷款如一块巨石, 一直沉沉压在他们胸口. 债务摊派给村民, 还是搞村办企业来偿还? 村两委班子意见不一. 大家说的都没毛病.但债务摊派势必增加 村民负担, 刚厚起来的家底又得薄下去.咱元宝 紧挨着林区, 靠山吃山上手快, 搞木材加工业的 村办企业准没错.没钱, 咱就一块想办法. 张宝 金以理服人. 旧债未还, 又添新忧. 硬着头皮上银行贷款, 旧账不还, 免谈! 一 句话就被怼了回来. 实在没辙的张宝金和村干部商量在党员中 集资办厂. 那是

1985 年3月12 日! 当时与会的元宝 山制笔厂总经理于宪臣记忆犹新, 大家都支持 搞木材加工厂, 但一说到集资就没人吱声了. 党员看干部, 干部看支书.张宝金又何尝不 明白这个理儿?他打起了老伴杜兴荣承包磨坊 一点点磨出来的辛苦钱的主意. 哪知一开口, 老伴急了! 好你个张宝金, 自 打你当了村干部, 就没往家里拿过钱.这钱是留 给咱儿子讨媳妇的, 甭想! 眼看着约定的集资动员会没剩几天, 张宝金 愁上心头.白天, 他巴望着老伴能松口;

入夜, 他 从屋前走到屋后, 又从屋后走到屋前. 屋外人心事重重, 屋里人又何尝不是辗转反 侧?杜兴荣终究是软了心.3 月19 日一早, 张宝 金前脚刚进入会议室, 杜兴荣后脚就揣着一个小 布包袱跟了进来. 这是一万三千元! 杜兴荣眼 里噙着泪水, 你们可得好好干!家里连个子儿 都不剩, 全拿出来了. 支书带了头, 大伙跟着来.时任村主任解福明 扣下了给儿子办婚礼用的 3000元, 于宪臣也东拼西 凑拿出3000元……小木农具加工厂就此开张. 这一遭,元宝人赶上趟了.一头挨着原料,一头瞄准需求旺盛的农具市场,生意好不红火!

1987 年, 已攒下

6 万元的元宝村谋划上马规 模更大、 产值更高的筷子厂.一算账, 差54 万元! 咋办?老办法――集资!但这回, 光靠党员 可不够. 英雄帖发出, 村两委成员却忐忑不安: 钱不 到位, 筷子厂就得黄. 村两委办事没私心、 干事有能力.这钱交 得安心! 陈广仁拿出自己攒的

2000 元, 还找远 在外地的姐姐借了

8000 元, 凑整一万元入了股. 大出村两委的意料, 短短

10 天, 一批像陈广 仁这样的村民就把在丰收中积攒的家底亮了出 来,

54 万元妥妥到位. 几十年来, 元宝人赚过大钱.卫生筷子行销 日本, 厂子办到了俄罗斯;

进军铅笔行业, 迅速占 据国内市场, 还出口德国、 韩国. 元宝人也吃过大亏.因为淳朴, 被人一番忽 悠, 骗走几百万双卫生筷子;

因为不了解市场的 波谲云诡, 盲目扩大生产, 不断增加的库存险些 让稚嫩的筷子厂夭折……生意总有起落, 但无论 是赚是赔, 在闯荡市场中, 村两委带领村民致富 的脚步愈发坚定.

1995 年, 当元宝村第一家铅笔厂投产时, 压 在胸口多年的

27 万元贷款也终于还清了;

1997 年, 元宝村资产突破

1 亿元. 几十年后,埋在山里的钱, 就成了一片绿色海洋、 一座 金山银山 集体的利大家享, 集体的利也要后代 享, 村两委看得长远, 大把的钱埋进荒山、 流进河里, 属于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和金 山银山正在蓬勃生长 村北秃山, 要栽万亩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