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NaluLee | 2016-09-07 |
3 杨邦杰等:国家粮食补贴和购销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支付能力来安排,而不是根据补贴的需求来安排预 算,加之中国需要补贴的粮食种植面积、生产数量、 商品量差异很大,这种总体财力水平和需补贴粮食 产量之间的地区差异共同决定了补贴标准的巨大差 异性. 更为突出的是种粮大省、大区往往财力相对 较弱,而经济实力强的地区往往是非粮食主产区. 如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粮食销区之一,国家对上海下 达的最低粮食保有量只有
20 亿斤,但上海财力较 强,对粮食的补贴力度也较大,水稻种植补贴合计每 公顷在
20 元左右(不含各区自行出台的政策),是 产粮大省黑龙江的
2 倍多. 在目前多样化的信息传 递下,粮区干部和农民容易对政策的公平性产生不 满,对政策的有效运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3摇 当前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及购销体制存在 的主要问题 3. 1摇 补贴目标不够明确,重点不突出 中国的粮食补贴政策目标主要是增加粮食产量 和促进农民增收,因此粮食补贴应发放给直接种粮 人. 而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按承包地发放补贴现象, 补贴发给土地承包方而非直接种粮人,这导致了直 接从事生产的农业经营主体却没法享受补贴,违背 了粮食补贴目标的初衷. 目前粮食补贴以种植面积为依据发放,由种植 面积大小决定补贴发放的多少,因而粮食补贴与粮 食产量、粮食生产管理水平不挂钩,这不利于提高农 民对农业科技应用的积极性,长期来看也不利于中 国粮食生产竞争力的提高. 同时,粮食补贴也缺乏 对粮食主产区重点补贴机制,河南、黑龙江等粮食主 产区承载中国主要的粮食供应,主产区内农民种粮 积极性及粮食产量直接关乎中国粮食安全. 因此, 粮食补贴应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而目前粮食补贴对 主产区承担国家主要粮食安全的支持明显不足. 3. 2摇 补贴种类多样繁杂,补贴标准偏低 目前中国粮食补贴种类繁多,按补贴的对象和 范围可分为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农 机补贴,而补贴在水稻、玉米、小麦等品种之间又有 具体划分,这就造成了补贴名目多样,不易区分管 理. 此外,各地还自行出台一些补贴政策,如上海增 加了对冬翻、秸秆禁烧、规模经营主体等的补贴政 策. 粮食补贴也呈现明显的 补丁式冶,往往是遇到 问题就出台一项补贴政策,如在农资综合补贴的基 础上又出台对小麦赤霉病防治补贴等专项补贴. 旧 的补贴项目不能取消,新的又逐年增加,形成 补 丁冶再打 补丁冶的现象. 补贴名目多样,标准不一, 容易导致农民混淆不清,基层具体执行政策的工作 人员也很难准确把握. 虽然国家每年提高粮食补贴标准,但整体标准 仍偏低. 如良种补贴中小麦、玉米、油菜补贴标准仅 为10 元/ 亩,水稻、棉花为
15 元/ 亩. 中国耕地资源 有限,人均耕地面积少,农民实际种植面积很小,补 贴标准过低,农民获得的补贴杯水车薪,经济条件较 好的农民对补贴不太在乎,而补贴对经济条件较差 的农民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补贴的激励作用受到 限制. 3. 3摇 补贴发放工作繁琐,基层管理存在难度 粮食补贴涉及千家万户,并以种粮面积为基准 进行测算,实际工作中需要逐户登记,工作量大. 在 补贴发放中,一般以农户为单位,逐户登记上报,由 乡镇进行审核,经公示后由乡镇汇总登记造册,逐级 上报经财政部门复核无误后才进行补贴发放. 为保 证补贴发放到每一农户,也为防止出现虚假冒领,补 贴工作要求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反复核查,因此种 类繁多的补贴也大大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增加了补 贴发放的困难. 3. 4摇 国内外粮价倒挂、购销价格倒挂明显 近年来,国际市场粮价震荡走低,而受最低收购 价格政策、生产要素成本等影响,国内粮价处于较高 水平,目前中国粮食国内市场价已高于国外粮食配 额进口到岸税后价,部分粮食品种已高于配额外进 口到岸税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