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7-02-08
ICS 21.

200 J

17 JB/T 9173-1999 齿轮碳氮共渗工艺及质量控制 Gear carbonitriding process and its quality control 1999-06-24 发布 2000-01-01 实施 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是对 ZB J17 002―88《齿轮碳氮共渗工艺及质量控制》的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ZB J17 002―88. 本标准由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洛阳拖拉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子

一、王玲、陈奉斌、张建华、杨星原. JB/T 9173-1999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碳氮共渗齿轮的材料选择、处理设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钢制齿轮的气体碳氮共渗.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 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30―199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699―1988 优质碳素结构钢 技术条件 GB/T 3077―1988 合金结构钢 技术条件 GB/T 8539―1987 齿轮材料与热处理质量检验的一般规定 GB/T 9450―1988 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JJG 74―1992 自动平衡式显示仪表检定规程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3.

1 内氧化型黑色组织 在碳氮共渗层表面,由于内氧化和分子氮与氢的作用以及碳氮化合物偏聚所造成的、不经浸蚀 即可观察到的黑色组织缺陷. 3.

2 屈氏体型黑色组织 由于内氧化和碳氮化合物偏聚引起共渗层淬透性下降所造成的、须经腐蚀方可观察到黑色网状 非马氏体组织. 3.

3 心部铁素体 指经碳氮共渗并淬火、回火后,在齿宽中部法向截面上,齿轮中心线与齿根圆交点附近的游离 铁素体. 3.

4 至表面硬度降 在碳氮共渗有效硬化层深度范围内,共渗层横截面上维氏硬度峰值与表面维氏硬度之差. 3.

5 至心部硬度降 在碳氮共渗有效硬化层深度范围内,共渗层横截面上自齿表面向心部方向的硬度梯度ΔHV/ ΔEHt. 国家机械工业局 1999-06-24 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齿轮碳氮共渗工艺及质量控制 Gear carbonitriding process and its quality control JB/T 9173-1999 代替 ZB J17 002―88 2000-01-01 实施 JB/T 9173-1999

2 4 材料选择 4.

1 碳氮共渗齿轮常用材料: 20CrMo, 30CrMo, 35CrMo, 20CrMnTi, 30CrMnTi, 38CrSi, 20CrMnMo, 20CrNiMoA,20Cr2Ni4A 等. 4.

2 钢铁质量应符合 GB/T

3077、GB/T

699 规定.精度要求高的齿轮应采用保证淬透性钢,重要 齿轮采用高级优质钢和真空脱气钢,可要求加检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和带状组织. 4.

3 大模数碳氮共渗齿轮,可选用含碳量较高的材料,共渗层深度要求可相应减薄. 4.

4 重载齿轮应采用 20CrNiMoA、20Cr2Ni4A 等材料.

5 设备要求 5.

1 推荐采用连续式或箱形周期式可控气氛炉进行气体碳氮共渗,其有效加热区内的温度应控制在预 定值±5℃. 5.

2 允许采用井式炉进行滴注式碳氮共渗,其有效加热区内的温度要求控制在预定值±10℃. 5.

3 炉子结构及气源管路系统必须有良好密封性,以保证共渗质量和在生产过程中周围气氛符合有关 环保要求.炉膛应附有炉气循环设施,以保证炉温及气氛的均匀性. 5.

4 碳氮共渗炉各加热区均应装备能自动测控和跟踪显示其实际温度的记录装置.所用测温仪表的精 度不得低于 0.5 级(JJG 74―1992) ,并应定期校对. 5.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