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王子梦丶 | 2017-08-29 |
前瞻 ― 从长远的角度审视问题,关注有价值的前瞻性议题;
创新 ― 以开拓、创新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
专业 ― 用专业、严谨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丙
2 号天元港中心 B 座2201 室
电话:010-8446
4811 传真:010-8446
4700
网址:www.yifangfoundation.org 致谢提起笔来,第一个想要感谢的是福特基金会的何进先生.没有
2013 年整年师从何先生的随学经历,我不太 可能鼓起勇气将头脑中关于公益的想法串起来形成这本小书.何进是一位真正的导师,无私地与我分享他的时间 和智慧.我受他的影响如此之深,以至于本书中的大量观点很可能是我在对他的思想进行复述. 社会资源研究所的同事们是我研究上的良师益友.张浩诗、张峻玮、张帆、高瑞瑞、郭冉、熊春妹、郑聪、 张婷婷、田苗等同事,我们一起做过很多项目,互换过很多观点,在与你们一起的工作中,我才逐步形成自己的 想法.你们不仅直接对书稿进行反馈,而且帮我收集读者意见.在这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幸福. 公益界的朋友们,林红、高广深、张红霞、杨国琼、常江、梁海光、蔡其富、王琰、肖四清、李博、唐尧、 高任骋、崔英子、甘草、彭海惠等阅读了草稿,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这些建议有助于我思考本书的主旨和风格. 你们的鼓励也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其中很多朋友,每当我对一些想法举棋不定的时候,我总会电话请教,大 家对我的帮助其实远不限于此书. 我还要感谢过往服务过的客户,包括但不限于福特基金会、南都基金会、英特尔公司、富平学校、日本综研、 亚洲伤害预防基金会、国际计划、西部阳光基金会、活力社区、为中国而教、满天星、美新路基金会、郭氏嘉里 基金会、国际美慈、国际小母牛、哈佛大学豪泽中心、香港中文大学.这个名单还可以很长,谢谢大家.我正是 在与你们的互动中一点点积累自己的知见和体会.在过去二三年里,我曾主讲过一些培训和工作坊,众听者也为 我提供了丰富的公益实践知识. 陈一心家族基金会和亿方基金会为本书提供了慷慨的资金支持.这本书的诞生并不像预想的那么顺利,我在 写作时遇到了很多挑战.陈婷婷、张杨、陆玲等朋友不仅提供了很多反馈,而且还给了我很多心灵支持.当陈婷 婷告诉我说, 你想写多久就写多久,想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 我顿时释然了很多.陈一心家族基金会的 理事会为本书召开了一次专门的讨论会,来自商界和公益界的前辈对书的内容以及未来的应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 的建议,在此感谢. 正如很多作者感谢家人一样,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夫人涂释文女士.要知道每一位作者在感谢家人时,均非 客套.我的写作之路,一直都有释文陪伴.她不厌其烦地修改我的叙述逻辑,甚至直接动手完善文字.释文是天 生的批评家,其心性之高、语言之犀利,常人难及.相识十几年来,我受惠甚多. 本书毕稿之时,恰值我从事公益八年,这期间即相识了一些可以坦诚相见、唇枪舌战的朋友,也结交了一些 互相鼓励、彼此温暖的伙伴. 向所有人献上我真诚的谢意,只希望这本书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和付出. 李志艳
2015 年初春 于北京 致谢 引言:公益的方法 亟待克服的习惯 关于本书 公益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