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达达恰西瓜 2017-11-16

陈卫东(杭州高新投 资担保公司);

刘伟,陈军,李小攀,程洪(万向集团);

金万树(杭州开源电脑技 术公司);

徐家遂(杭州爱科电脑技术公司);

姚纳新(聚光科技(杭州)公司);

王北铰,金传顺(温州市科技局);

董金新(永嘉泵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张晓 忠(温州保一集团),杨晨(温州大学). 课题组还得益于同行评议人 Itzhak Goldberg、Alfred Watkins、薛澜以及 Vikram Nehru、Tunc Uyanik、Bert Hofman、王君、JaeHoon Yoo、沈文京、王元、吕薇、韦向群、房汉廷等所提供的富有启发的评论意见. 课题组的工作是在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金融和私营部门副局长 Tunc Uyanik、减贫和经济管理部局长 Homi Kharas 和Vikram Nehru,以及中国局局长 杜大伟的领导下进行的.

2 详细摘要 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过去

30 年中,中国的 GDP 增长保持在年均 9%左右,超过

4 亿的中国人口摆脱了贫困. 进入

21 世纪, 中国决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企业的创新性非常 关键.2006 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战略. 发展挑战 为实施这一战略,中国企业必须应对由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而产生的两个严 峻挑战.首先,中国企业必须不断从创新获取竞争优势;

其次,中国企业必须在创 新的同时创造就业岗位,保证中国的劳动力队伍充分就业.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主要加工制造行业尽管常常被视作正在崛起的 竞争对手,但其全球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创新之外的其他因素.多数主要出口企业仍 然只是产品的制造商或组装商,不掌握核心技术.在国内,过去几十年所遵循的经 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已经遭到质疑,因为该模式过度依赖资本和资源的投入,而 不是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增长更多地依赖效率和知识,这 已经被广泛认可为实现中国长期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是政府 科学发展观 的 核心. 尽管这样的转变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是中国企业尚未做好充分的准 备.今天的中国工业是少数创新者和大量 有制造无创造 的生产商的集合体.一 项对近

30 万家中国工业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53%的大型企业、86%的中型企业 以及 96%的小型企业在 2004-2006 年期间没有开展持续的研发活动.2007 年,中 国企业提交了

5470 个专利权合作条约申请,其中

1365 个来自于一家企业(华为).除技术创造能力较弱外,中国企业在技术应用和技术改进方面也有很大的提 升空间.特别是,中国工业行业大多集中程度较低,大型领先企业与小型跟随企业 在技术和效率方面差距很大. 从创新获取竞争力只是挑战之一.充分就业对中国而言与创新同等重要.中 国企业同样肩负着为 7.8 亿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的重任,而这些劳动力当中的

80 %只受过初中或以下水平的教育.这相当于台湾在上世纪

70 年代的情况.换句话 说,中国大陆企业一方面必须有足够的创新性,在21 世纪的国际市场上与台湾企 业同台竞争;

而同时它们还必须要为教育水平相当于台湾

70 年代水平的一支劳动 力队伍创造就业岗位.

3 转型挑战 这些发展方面的挑战因中国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的转型性质而变得更为严 峻.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创新DD如果有的话DD是在一个政府主导的模式中进行 的.当时的国有企业没有动力也没有自主权追求价值最大化,更不要说技术创新. 上世纪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