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ksr 2018-01-24

三、优化标准体系建设

(一)系统规划节能标准体系框架.突出节能强制性标准的 规范引领作用,按照节能过程环节将节能标准进行归类,构建节 能标准体系框架.节能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基础共性、目标要 求、设计、建设、运行、评估、优化等

7 个标准子体系.基础共 性标准子体系是其他节能标准的依据和基础. 目标要求标准子体 系包括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 强制性产品能效标准和强制性建筑 节能标准,是整个标准体系的关键和重点.设计标准子体系包括

4 规划设计和源头控制等方面的标准. 建设标准子体系包括城镇建 设、工程施工验收等方面的标准.运行标准子体系包括生产运行 过程相关的节能工艺、 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标准以及设备和系统运 行、维护等方面的标准.评估标准子体系包括分析计算、能效评 估等方面的标准.优化标准子体系包括系统提升、节能服务、供 需优化等方面的标准.

(二)开展节能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研究制定节能强制性 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按照强制性标准制定范围和原则,对现 行的节能领域强制性国家、 行业和地方标准及制修订计划开展全 面清理、评估,不宜强制的转化为推荐性标准,确需强制的提出 继续有效或整合修订的建议,不再适用的予以废止,逐步实现一 个市场、一条底线、一个标准.免费向社会公开节能强制性国家 标准文本.

(三)建立能效 领跑者 指标与节能标准衔接机制.适时 将能效 领跑者 指标纳入强制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和能耗 限额标准,将能效 领跑者 企业的能耗水平确定为高耗能及产 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准入指标.

(四)加强重点领域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工业、 建筑、交通、公共机构领域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覆盖范围,逐 步实现主要用能行业、重点耗能产品全覆盖;

加快推荐性节能标 准制(修)订,包括能源管理体系、节能技术应用、节能量评估、 能源绩效评估、系统经济运行、能耗监测分析、合同能源管理、 需求侧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在工业领域,加快制(修)订钢铁、

5 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船舶、汽车等行业节能技术标 准,覆盖生产设备节能、能耗监测、能源管理与审计等;

在建筑 领域, 完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能效、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设计、 施工验收和评价、城镇供热系统能耗监测等标准;

在交通运输领 域,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重点包括用能设 备设施能效标准、绿色交通评价、交通运输工具能耗监测、交通 运输场站能耗计算与评估等标准;

在公共机构领域,制(修)订 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审计、节约型公共机构评价、能耗 监测等标准.

(五)培育发展节能领域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针对技术创 新活跃、市场化程度高、产品类标准较多且相关节能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缺失的用能领域,推动新兴节能技术、产品 和服务快速转化为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大力发展高于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的节能领域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重点支持具有行 业影响力的社会团体、 运营规范的企业快速响应节能技术创新和 市场需求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建 立企业节能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鼓励企业 建立节能标准排行榜.探索节能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转化为国家 标准的工作机制,推动将技术水平高、节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 企业标准转化为节能国家标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