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 2018-12-13 |
51949400 E-mail押daxue@stimes.
cn 不久前, 从湖南大学传出消息: 该校对博导 招生资格重新审定,今年秋季起,只要符合条 件, 优秀讲师也可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 而早在
2011 年, 该校已经允许副教授申请博导. 讲师参评博导, 这一政策虽较之于副教授 参评博导略有 激进 之嫌, 但放眼全国, 这其实 已经算不上 新闻 了. 因为近些年, 国内高校允 许非教授参选博导的改革已经屡见不鲜.这些 改革也获得了大多数业内人士的好评, 被认为 是国内高校改变落后体制,与国际接轨的 理想 道路. 然而, 几年下来, 这条 理想 道路也遇到了 一些更现实的困惑. 改革旧制 还是 盲目崇洋
1981 年, 我国公布 第一批博士生指导教 师 .自此以后, 博导的审批制度在我国确立. 基于当时学术力量的薄弱和研究生教育资源 的匮乏, 博导基本都是在 教授 基础上选聘 的.此后, 这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一种惯 例.以至于在很多人眼中, 博导 慢慢成为了 高于教授的另一职称. 从2007 年开始, 年近八旬的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教授黄安年在其博客中发表了数篇博 文, 主题只有一个―― ―呼吁允许副教授参评博 导.在博文中, 他表示 博导 不一定是教授, 更 不比教授高一等,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个常 识, 可在国内却难以被认同.因为国内博导绝 大多数是教授, 博士学位点事实上成了炫耀学 术成就的指标.只有打破现行传统程序, 才能 实现 不拘一格降人才 . 应该说, 黄安年的看法代表了很多人的心 声.在一次演讲中,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公 开呼吁: 为什么讲师就不能带研究生?这些在 最前线冲锋陷阵的年轻人是带研究生最好的 人选. 然而, 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一改革持肯定态 度.比如在某次接受采访时, 著名学者、 华东师 范大学教授许纪霖便直言,这种改革完全是 鸡零狗碎 式的, 对于博士生培养缺乏整体的 考虑. 在美国, 副教授当博导确实是普通工作;
但另一方面,在美国要拿到终身制的副教授, 其难度比国内大得多. 许纪霖说, 中外高校在 副教授职称上存在明显的坡度, 按照美国对于 博导岗位的理解,提出让国内副教授带教博 导, 显然是不合理的. 现阶段副教授博导作为 试点无妨, 但不宜推广. 无论支持者与反对者孰是孰非, 一个事实 却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近年来, 允许副教授 参评博导的高校在不断增加. 尤其从
2007 年开 始, 这种改革似乎进入了一个 密集期 , 包括 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 北大学、郑州大学等一批高校纷纷颁布政策. 湖南大学的此次改革只是这场 浪潮 中, 最新 激起的一朵 浪花 . 项目评审 还是 成果评审 既然允许教师参选博导, 就必然涉及到考 核, 也就必然会涉及考核标准的问题. 据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弼 成介绍, 湖南大学对博导的评选中, 既对申请 人的教学作出了规定,如是否为本科生上课, 是否带硕士研究生等, 也公布了一系列科研标 准, 其中更是对申请人是否申请到一定数量和 等级的项目课题作出明确要求.而对此胡弼成 表示,项目只能代表研究者争取资源的能力, 并不能反映其真实的水平. 在这方面, 国内高 校太看重学者手中的项目了. 事实上, 在一般高校对博导资格的评审中, 项目 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而正是这一标 准设定, 引发了最大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