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2019-07-06
课堂观察20问答 崔允郄 沈毅等+ 何为课堂观察?(周文叶、何珊云) 课堂观察的意义何在?(沈毅、林荣凑)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崔 允都、郑东辉) 为什么将课堂观察框架设计为四个维度?(崔 允都、吴江林)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吴江林、林荣 凑1 如何确定课堂观察点?(郑东辉、俞小平) 如何选择或自主开发课堂观察或记录工具? (林荣凑、吴江林) 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郑东辉、郑超)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周文叶、秦 冬梅) 如何处理记录的数据?(许义中、郑东辉) 在整理数据进行必要的推论时应注意些什么? (徐晓芸、郭威) 何为课堂观察的程序?(俞小平、李建松) 课前会议着重要解决哪些问题?(沈毅、吴江 林) 课后会议着重要解决哪些问题?(沈毅、林荣 凑) 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周文叶、杨璐) 课堂观察局限性是什么?(朱伟强、郑东辉) 课堂观察需要哪些支持或保障?(俞小平、洪志 忠) 学校如何培训教师开展课堂观察?(沈毅、马少 红) 在开展课堂观察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哪几个阶 段?(吴江林、毛红燕) 课堂观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洪 志忠、崔允都)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

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 一氆毒j 存在.但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至今 仍然是 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 .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 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典型代表 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1950年提 出的 互动过程分析 理论,其开发了人际互动的12 类行为编码,并以此作为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 过程的研究框架.在某种程度说,贝尔思的研究拉开 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而美国课堂研究 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后经他 自己不断修正的研究成果 互动分类系统 .即运用一 套编码系统(coding system),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 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贝Ⅱ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 观察的开始.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 方法的不断完善,编码表、项目清单等科学、量化研究 工具的引入,录音机、录像机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 了课堂观察手段与技术,使课堂观察更具可操作性. 但是,量化的课堂观察在加深对课堂教学的描述和认 识的同时,也无法掩饰其纯技术的缺陷.从70年代开 始,人种志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始走入课堂观察. 完整的文字描述呈现了课堂全貌,使原本被剥离出来 的课堂事件、课堂行为回归情境本身,从而研究者利 用个人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诠释课堂.今天,人们探 索、追求着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融合.两种性质不 同的研究取向,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丰富和充实了 课堂观察.两种取向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已经成为 课堂观察发展的主流趋势. 课堂观察虽然在我国早已有所介绍.也有学校或 教师开展了一些课堂观察的研究工作,更可喜的是, 最近几年课堂观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一线教师 +此部分内容是大家合作研究的结果,参与讨论的还有周文叶、郑 东辉、俞小平、林荣凑、吴江林、洪志忠、朱伟强、王少非、夏雪梅、李建 松、许义中、徐晓芸、马少红、毛红燕、何珊云、秦冬梅、杨璐、邵朝友、郭威.全文由崔允都统稿. 万方数据 的关注,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然而,作为一种他乡经 验.怎样在我国本土扎根与发展?仍然有许多理论和 实践上的问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例如,课堂观察能 促进课堂学习的改善吗?课堂观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 展吗?国外课堂观察的技术需要怎样改进才能适合中 国的课堂?中国班级规模过大如何合作地开展观察? 如何自主开发观察或记录工具以适应中国的课堂教 学 原型 ?在进行观察之前,如何让观察者理解中国 式的课堂结构?怎样培训教师具有一整套的技能,让 他们成为合格的观察者?等等. 我们,作为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的一种代表, 经过一年多来的持续研究,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 实践上,对上述的一些问题作了探讨,并在某些方面 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我们愿意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也愿意与对此感兴趣的同仁合作继续深入地推进中 国式课堂观察的研究. 我们开展课堂观察研究主要基于下列几点共识: 一是要进行课堂观察,首先要解构课堂,因此,我们研 制了《课堂观察框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